第16章
索額圖也看出來了,要不是在皇帝面前,他都想給明珠一個白眼。
明珠早不拿晚不拿,這時候才拿出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見狀,皇帝也看了過來,目光裡透着深意。
雲岚跟着皇帝久了,隐約也能猜出這位皇阿瑪的意思:明珠要是解釋得不好,這功勞是有了,他卻是要不高興的!
李德全接過明珠手裡的密信放在桌上,皇帝沒急着拆開看,而是盯着明珠。
明珠低頭解釋道:“微臣接到密信後,并沒有相信這侍衛的一面之詞,派人去仔細打探過,得知是真的,才敢跟皇上禀報。”
這解釋倒是滴水不漏,沒收到密信就第一時間着急忙慌給皇帝送來好立功,明珠反而先派人查清楚,确認真僞才送來。
皇帝微微點頭,算是接受了明珠的解釋,勉強原諒他這時候才把密信送上。
他打開密信,裡面侍衛提及尚之信跟吳三桂的人私下密謀的次數,以及對方給尚之信承諾的事等等。
可能侍衛是匆忙之中寫下的,并不夠具體。
明珠在後邊添了兩頁,查明後記錄下更清晰的。
比如每次密謀是跟誰見面,在哪裡見面,又交換了什麼情報等等,寫得是清楚明白。
雲岚不知道信裡寫了什麼,不過她靠得近,能看出前後兩頁紙的字迹不同,猜得出前面是那個尚之信的侍衛寫的,後邊估計是明珠補充的。
好家夥,補充的内容比密信還多一頁,足見明珠調查的時候還是挺用心的。
皇帝的表情肉眼可見緩和了下來,可見他對明珠細緻的調查相當滿意,之前那點不滿早就煙消雲散了。
雲岚心想明珠如今不愧是皇帝的寵臣,尤其這個時候,簡直跟皇帝肚子裡的蛔蟲一樣。
皇帝想知道什麼,明珠就猜出來了,雙手奉上,還送得面面俱到。
剛開始的時候,皇帝估計覺得缺什麼就有人送上來,輕松又舒服。
但是次數一多,皇帝未必樂意有大臣總猜出自己的心思。
大臣不能給皇帝分憂不行,可是太知道怎麼分憂也不行,隻能看明珠以後如何把握這個度了。
有了這封密信,尚之信私通平西王的事是鐵闆釘釘,加上有他身邊的侍衛作證,尚之信是逃不過了。
于是平南王想要急流勇退,皇帝看在他曾經的功勞上可以饒過他。
平南王本人能安享晚年,但是尚之信就不行了。
尚之信的罪過之大,平南王想保存自己的勢力,讓尚之孝繼承爵位的事也得黃了。
皇帝想了想道:“康親王班師回朝,讓他在回來之前去粵省走一趟,跟平南王說道說道。”
雲岚晃着自己的小腳丫,心裡嘀咕皇帝這哪裡是讓康親王去跟平南王說道,康親王還帶着那麼多軍隊呢!
大軍殺過去找平南王,加上尚之信私通平西王的事,平南王那麼大年紀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吓出個好歹來。
平南王除了妥協,别無他法,就看能妥協到什麼地步了。
皇帝放下密信,心情顯然更好了。
他派人傳信給康親王,撤三藩的事就差不多能完成了。
後邊一點收尾的功夫,就是看誰來鎮守三藩原本的地方。
派誰去也是個傷腦筋的事,三藩在當地盤踞多年,關系錯綜複雜。
去的人不但要大膽果斷,文能治武能打才行。
不能打,身邊隻有侍衛,未必能護自己個周全。派個文臣去,過于文弱,送的就不是父母官,而是叫人去送命了。
隻能打也不行,當地被藩王奴役多年,沒個能耐人去治理就會一直亂,這就有違皇帝的初衷了。
索額圖、明珠和陳廷敬都紛紛給皇帝出主意,推薦人選。
他們幾個推薦的人,不外乎是親朋戚友、同僚和學生之類的。
雲岚知道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幾個隻推薦自己人,主要京城的圈子就這麼大,知根知底的人就這麼一些,總不能推薦幾個壓根不熟悉之人。
不熟悉的,隻能聽别人提起,人雲亦雲的,誰知道究竟能不能用?
給皇帝推薦人選,哪怕想用自己人,這些人也是被他們幾個打聽過,是有能耐的。
哪怕是自己人,推薦個草包,到時候沒能辦好差事,他們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