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的雄心壯志一心隻想着做大事,然而真正主宰風雲的人物往往年歲漸長,沒了心氣。
京城裡風雨飄搖,改天換地,皆是因為一人的猝然崩逝。
當今聖上乃是治世明君,年号康明,與藩王間手足親好,與臣子間采用賢能,當儲君時硬是壓下聖祖鐵血手腕,舍身保下一衆老臣,更與皇後伉俪情深。
一朝身死案牍之間,成就一番明君神話。
皇帝身死本應昭告天下,然而因其猝然崩逝,遺留下了衆多弊病,其中最棘手的,便是他膝下無子,隻有一公主。
此公主為庶出,封号安邦,字守國,卻是康明帝唯一子嗣,得親自撫養,日日帶在身邊,親授功課,萬般嚴苛,眼見着便是一代女帝,然龍相未成,康明帝一朝崩逝,國紀未改,安邦公主的儲君之路便斷送在十二歲。
皇後王子甯當機立斷,稱病瞞下了康明皇帝身死,将國事暫緩。
然而風雲湧動,此時趙王抗倭急報一下子戳破了這層窗戶紙。
拖了近半月,趙王的折子像雪花一樣紛至沓來,件件緊急,皇帝卻毫無動靜,各路人馬便已察覺,各自心裡有了算計。
此番王家接了王遠行回京,便是守成之舉——現今不知皇位鹿死誰手,王遠行雖不受重視,但若跟趙王走的太近,便是拖王家下水,王家女已是皇後,如今王家隻需輔助皇後,便可坐享太後母族的名頭,世家萬載。
同樣想法的還有兩朝元老錢洪。
錢洪是自聖祖時期跟着打下江山的老将,已經年逾七十,為将清廉,尚不服老,至今仍守着都督府,扛着統籌皇帝軍隊的責任,家中隻有一老來女,閨名錢鳳,已經與王家結了姻親,許配的正是王青雲。
因錢洪在武将中威信甚笃,許多年輕将領是靠錢洪提拔過,所以也都選擇裝糊塗。
自然也有些站隊想争個從龍之功的,例如寒門考上來的文臣,以黃文明,方儒,齊珏為首,集體投奔了陳王長子安慶雲。
安慶雲自小飽讀詩書,因父親亡故早,跟着寡母,光有個世子名頭,所以一直對待寒門子弟極為客氣,認為這是一群治世能臣。
實質上,這幫子寒門在朝堂上毫無建樹,一來被世家壓制的無容身之處,二來都頗有些傲氣,一心要做大事,卻攤上個明君能臣輩出的時代,隻能空談,無處施展。
如今康明帝眼見着不死也離死不遠了,便集體站隊了安慶雲,一來安慶雲繼位必将重用他們,二來安慶雲父親早亡,無藩王之憂,自然最有可能。
還有些宦官和武将,因為對康明帝素有感激,選擇了安邦公主。
更有甚者,三邊投機,倒也不必提起。
但一切還隻是停在猜測,誰也不敢傳出去隻敢悄悄地盤算。
暗流湧動之間,隻有一個王遠行身在世家卻如同傻子一般。
王遠行是閑不住的人,然而此次讀起書來格外認真,竟将常青章往日所授融會貫通,自覺心有溝壑,便提筆寫下一篇文,題曰:論倭寇之前鋒。
王遠行左思右想,認為此篇甚好,想要飛書一封寄給安沉陸,然而實在被看得極嚴,一時間又急得團團轉。
一日王遠行靈機一動,既然院外四周皆有守衛,想要出去,便說求見父親有趙王要事傳達便可。
真正實施起來卻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