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劫鏡本有兩面,那勳铮那面原劫鏡應隻是一面,另一面應該不在他手。那他沒事就朝着原劫鏡發點自己的“小日記”就合情理了,說不定另一面鏡子就在魔神手中。
若他手中的那面原劫鏡是陽面,那還愁找不到魔神麼?不過勳铮這些年大力尋找魔神未果,估計手中的便是陰面鏡了。
看到這忍冬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眼眸也垂下來。
這書中的部分到底是由誰圈畫的?難道是泗煌神殿中人?
記憶回溯到勳铮抛出原劫鏡籠罩住忍冬纖宇,二人沒有被立刻化為一灘血水,用法器還能搏一搏,甚至是對原劫鏡所産生的籠罩造成實質性傷害。
勳铮不存在放水,忍冬也并未修習過什麼魔族的功法,根本無力抵抗魔族聖器。那為什麼沒有被原劫鏡吞噬呢。
如果能确定勳铮手中的是陰面鏡,而陰面鏡的魔力大小,完全是由陽面鏡控制的,勳铮沒有着急去尋找陽面鏡隻可能它在魔神手中。
書中提到勳铮真身為一隻孔雀,是先修煉成妖,而後結識魔神,為了能追随魔神左右開始修煉成魔。就算是半道出家呗。
如今能成為執掌魔界第一人,單憑自身魔氣不一定能壓制整個族群。但若是他得到魔神的授意,從陰面鏡中接收到陽面鏡的實力,那這一切就說得通了。
所以那天在魔都的原劫鏡并沒有釋放出真正的實力,那魔神又為什麼要保護我們呢?
魔界真是個讓人看不懂的地方,要想了解其中的原委還是要了解魔界的領導層。那可是人家領地的機密。
哦!這是誰故意放在這兒的呀?書名《魔聞》
忍冬将這本書抽出來,繼續閱讀。
這本書可長透了,忍冬足足看了一個月。
大緻了解如下:
1.成魔的三條途徑。2.魔界的開國史。3.魔神的前愁今恨。
魔界的開國史與纖宇在櫻山上聽到差不多,什麼大祭司開天辟地……
還有一段魔神的前愁今恨,這段不知道是不是野史。
據說是魔神愛慕大祭司釋義已久,可大祭司礙于身份不願接受魔神的愛。
魔神這才注意到身邊陪伴她數萬年的花孔雀勳铮,畢竟是身邊的追随者,長得漂亮,無奈隻能暫且與他成婚。可能一大部分原因是被他的美貌迷惑了,暫時沒發現所謂的“無奈”。
成婚之後,勳铮才知道魔神曾經愛慕大祭司的一段,每日像一個刁夫一般找魔神的不痛快,而後遣走大祭司。魔神不滿他的這副操作,于是夫妻二人大吵一架,魔神離開魔都遊曆六界了……而被遣散走的大祭司釋義也消失了蹤迹。
忍冬看得津津有味,讀到這兒腦子裡竟蹦出這麼一條
魔神和大祭司不會私奔了吧?
這幾個月讀的太多了,腦子不夠使了,先歇會兒……忍冬要做一株知識淵博且有旺盛生命力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