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這“改良版雞蛋仔”能更具賣相,柳知夏陷入了沉思。
她的目光在屋内逡巡,落在一隻雕花木碗上,那碗口圓潤,大小正合适。
她靈機一動,快步過去拿起木碗,心中燃起新希望。
柳知夏再次架好平底煎鍋,舀一勺面糊倒入鍋中,趁着面糊未凝,迅速把木碗倒扣在上面。
待邊緣稍定型,她小心掀起木碗,一個圓整的“雞蛋仔”雛形就有了。
接着,她用鍋鏟沿邊輕輕鏟起翻面,随着“滋滋”聲響,底面也變成誘人的金黃色。
“成了!”
柳知夏興奮地叫出聲,看着盤中幾個外形圓潤、色澤金黃的“雞蛋仔”,臉上滿是成就感。
雖說沒有精緻花紋,但外形已改善許多。
她想起家中自制的蜂蜜和果脯,便将蜂蜜均勻刷在“雞蛋仔”上,再撒上切碎的果脯。
望着這份精心制作的點心,柳知夏仿佛已看到它在糕點鋪大受歡迎的情景。
可柳知夏沒有滿足,她深知要在競争激烈的糕點行當立足,光有這“雞蛋仔”遠遠不夠。
她回憶起兒時母親做過的桂花糖糕,那軟糯的口感、馥郁的桂花香,至今仍讓她回味。
柳知夏翻出家中存放的糯米粉,又到院子裡摘下幾枝開得正好的桂花。
将桂花洗淨,用白糖腌制起來。随後,她把糯米粉倒入盆中,加入溫水,攪拌成絮狀,再揉成光滑的面團。
面團分成小塊,擀成薄片,刷上一層薄薄的熟油,撒上腌制好的桂花和白糖。将薄片卷起來,切成小段,放入蒸籠。
大火蒸了一刻鐘,揭開蒸籠,一股濃郁的桂花香撲面而來。
柳知夏拿起一塊桂花糖糕,輕輕咬了一口,軟糯香甜,桂花的香氣在舌尖散開。
“就是這個味兒!”
她嘴角上揚,眼中滿是對未來糕點鋪的期待。
此時,窗外夜幕已深,月光如水灑在小院裡。
柳知夏看着屋内擺滿自己精心制作的糕點,心中滿是成就感。
柳知夏伸了個懶腰,緩緩吹滅了搖曳的燭火,屋内瞬間被黑暗籠罩。
她輕手輕腳地爬上床,緩緩躺了下去,床墊發出輕微的“嘎吱”聲。
窗外,月色如水,透過雕花的窗棂,灑下斑駁的光影,給屋内添了幾分靜谧。
柳知夏望着朦胧的月光,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明天,天一亮,她就要去西街口看看糕點鋪的裝修進度。
不知道工匠們有沒有按照她的設想,把店鋪布置得溫馨又雅緻。她在心裡默默勾勒着店鋪的模樣:
雪白的牆壁上挂着幾幅描繪糕點的精美畫卷,木質的貨架擦得锃亮,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糕點,散發着誘人的香氣。
緊接着,她又想到了烤爐的事兒。在這古代,要做出一個合用的烤爐并非易事。
但柳知夏骨子裡就有股不服輸的勁兒,她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