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母結結實實忙了一上午,饅頭出鍋,羊肉和五花肉也都好了,又炒了一盤青菜,這樣的菜色擺上來,簡直比楊黛結婚那天還要豐盛。
穿越過來這麼多天,楊黛終于覺得自己吃了一頓說的過去的飯。
楊母的手藝其實普普通通,但架不住楊黛這具身體缺油水,又經過兩天韓霖廚藝的荼毒,自然更顯得這頓飯彌足珍貴。
楊黛将小羊羔分出來一半讓楊母帶走,将其中一隻野雞也塞進楊母的背簍裡。
楊母不同意,楊黛就要掉眼淚。
楊母最終還是沒扛過女兒,又是無奈又是欣慰地帶着自己的背簍離開。
而楊黛也在全力準備着試課,将小學的課本翻出來看了一遍又一遍,回想着自己見過的老師們,照葫蘆畫瓢。
很快就到了楊黛試課那天。
試課的時間定在了下午,楊黛早到了半個小時,原以為這次招老師的要求高,不會有很多人來試課。
沒想到竟然不知有黃莊大隊的人,連别的大隊都來了不少人。
楊黛的名聲十裡八鄉多多少少都聽過,來試課的老師們看到楊黛的到來,都忍不住竊竊私語。
楊黛倒是保持平靜,走到隊伍最後等着,一個人試講二十分鐘,她還有的等。
“祝慶國怎麼也來了?之前不是說他老丈人能直接讓他去公社嗎?”
“祝慶國都來了,咱們還有希望嗎?”
前方人群再次傳來熙熙攘攘的聲音,楊黛也順勢擡頭看去,發現真的是認識的人。
祝慶國不是黃莊大隊的人,而是隔壁壘河大隊的,但是這人十裡八鄉都十分有名。
這種名聲和楊黛還有韓霖遊手好閑的名聲不一樣。
祝慶國屬于别人家的孩子,自小聰明懂事,優秀好學。
唯獨缺了點運氣。
上學的時候就給報社投稿,得到了學校和公社的表揚。
高中畢業後,經過老師的推薦,去縣城廠子裡當臨時工,但是也隻有幾個月的時間,祝慶國便背上包袱,緩緩回家了。
不是祝慶國在工廠犯了錯,而是廠子裡名額不夠,有人想将自己的親戚插進來,祝慶國這個沒有靠山背景的小年輕,成了案闆上的魚肉,任人宰割,随意找個借口,将人趕回家。
後來朱慶國結婚,聽說媳婦娘家在公社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大家都說朱慶國時來運轉,遲早要去公社上班。
結果沒想到,竟然來黃莊大隊應聘老師了。
祝慶國的出現,引來了人群的騷動,楊黛也覺得壓力重了一分。
本以為小學老師是闆上釘釘的事情,自己的競争力最大。
結果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走上試課講台,發現王立夏正坐在位置上沖她笑得燦爛的時候,楊黛更覺得這份小學老師的工作,同自己無緣。
不過即便如此,楊黛還是發揮了自己的最高水平,最起碼她覺得走出試課教室的時候,坐在下面的老校長表情很滿意。
但眼看着自己當上老師的希望渺茫,楊黛加快了自己寫文章的速度。
賺不到八個工分,賺點工業券也是可以的。
報紙上的征稿内容主要是勞動最光榮。
楊黛每天便拿着自己的紙筆,去田間地頭看一圈,這會兒雖然不屬于秋收麥收的農忙時候,但也不算清閑,每個人都埋頭幹自己的活兒。
韓母對楊黛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十分看不上。
但奈何韓霖護着,楊黛也有正當理由,說自己要給報社投稿。
韓母即便有一肚子牢騷,也隻能将話憋回去。
花了幾天的時間,楊黛第一篇稿子終于新鮮出爐,畢竟是第一次寫這個時代的文章,楊黛為此還專門畫了一幅畫,是黃莊大隊隊員們在田裡勞動的場景。
稿子寫完,楊黛心心念念投稿,根本不願耽誤功夫。
韓霖也遂了楊黛的意,專門從楊母手裡借來了自行車,帶着楊黛去公社。
楊黛第一時間直奔郵局,将自己的稿子投遞出去,打算在公社好好看看。
而韓霖則突然抓着楊黛的手,将人拖進了角落,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