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妹妹,新鞋在哪呢,快讓我試試。”
符苓見他着急,直接把包裹給他,杜順美滋滋的試了,“好的很,一點不用改,二嬸才是我親娘吧,我娘連衣服都不讓我多帶了,就給帶三四身下地幹活的衣服。”
說曹操曹操到,一道回來的林母和杜大嫂聽了個正着。
杜大嫂也不客氣,上前一把擰住了杜順的耳朵給提溜起來,杜順趕緊求饒:“娘,我錯了錯了,快放手。”
杜大嫂教訓完也沒繼續搭理他,轉身和善的跟符苓開口:
“你二哥明個就要出遠門了,伯娘拜托你給他做兩個好菜,省的他出門了念叨,自從吃了你做的飯,可不是瞧不上我手藝了,伯娘的手藝不如你,平白糟蹋了東西。”
“伯娘跟我還那麼客氣,苓娘有事找伯娘幫忙可沒想着客氣呢。”符苓上前牽過杜大嫂坐下。
“有什麼伯娘能幫上的,苓娘你盡管開口便好了。”
“還真有一個忙隻有伯娘能幫上符苓了,咱們村裡今年秋收不少人家都遭了災,伯娘在村子裡相識的人家多,伯娘你有空把熬麥芽糖的事跟大家說說,費些功夫總比拿着糧食喂雞喂鴨了強。”
符苓想着以後他們可是要用不少麥芽糖的,熬糖太費事了,叫村民們自己熬好了,她可以收現成的,後續也可以在村裡收核桃,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杜家村的風氣也是很不錯的。
杜大嫂趕忙拒絕:“你叫你娘去說就好了。”
這中間可不是隻有傳話的事,這法子散出去了誰會不記個人情,這便宜可不能占了。
“嫂子,你去說吧,都是一家人不用分的那麼清,這個事情我和我們家的也幹不來,我倆見人多了都不自在。”
林母趕緊解釋,符苓知道夫妻倆都有些社恐,平時也不怎麼愛見生人,杜大嫂性子爽利也喜歡串門聊天啥的,正正适合她。
“老大家的,你接了這活,就說是滿哥兒在城裡知道的法子。”杜奶奶開口,杜大嫂也沒再推脫。
天色漸漸暗沉,杜父和杜大伯也回來了,符苓問了杜順想吃的菜,給他炒了兩個他愛吃的菜。
這個晚上大家吃的都挺高興的,明天一早還要一起去送杜順,便也沒有再拖,吃罷飯符苓他們一家便回了。
第二天日頭剛出來,村長便敲響了村口大樹下的銅鑼,杜家村裡聽到鑼聲的便互相通傳,三三兩兩的結伴出來,陸陸續續的一盞茶的功夫,人便基本到齊了。
村長跟杜大伯差不多大的年紀,他們家也是杜家村條件最好的,蓋了二進的磚瓦房,氣派着;身上穿的也不是粗布麻衣,符苓看着應該是棉布之類的。
隻見村長站到樹下敲了一下鑼,淅淅索索的聲音沒一會便停下了,大家安靜下來了,村長這才開口:
“今年的徭役大家也早就聽說了,我也就不再多說廢話,等下我叫到名字帶上包裹站出來,再過半個時辰,官兵就要到我們村兒了,老實跟着官兵,不要鬧事偷懶,衢州離我們不遠,所以我們才能托到秋收完了,其他遠的州縣今年秋收都沒有收完便已經趕過去了,早點把大壩建完,你們也能早點回來。”
村長扯着嗓子喊了半天,說完就拿起水壺喝水,
村長的兒子上前接過名單念到:“杜福生,杜勇,杜剛,李強,劉進,杜滿,杜富,杜貴,李豐年。。。。”
杜滿聽到自己名字也站到一旁,等叫完了,符苓粗略數了數了差不多有四五十人,杜家村也不是家家都能拿出銀子買名額的,去的人還是不少。
人點完了,都知道這趟少不了要吃苦頭,杜大嫂拉着杜順的手也眼淚嘩嘩的,杜順安慰着:
“沒事的娘,你兒子身體好着呢,肯定能好好的回來,朝廷也給發銀子,跟去上工一樣的,等兒子回來了給你打镯子。”
杜大嫂不是個會說軟和話的,就是眼淚不停,壩子上的哭聲從小聲嗚咽漸漸的大起來。
等杜滿也說過話了,就輪到符苓他們一家,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麼,符苓趁着沒人注意,迅速把一個銀锞子塞進杜順掌心。
杜順察覺過來便想伸手還回來:“苓娘,你拿回去。
周邊都是人,杜順也不敢聲張,隻好小聲的說着。
符苓把早上起來給他烙的白面雞蛋餅給他,雞蛋餅包着還溫熱,“二哥你吃好喝好,多注意自己不要受傷生病,給你拿着應急的,藏好了。”
後面的話符苓把聲音放的很輕。
杜順還想再說,但是來領他們的官兵也到了,他也隻能跟着排好,見人走了,人群又爆發出哭聲。
杜大嫂也哭的不行,符苓隻好轉移她注意到:“伯娘今天去我家給苓娘幫忙吧。”
林母便牽着還在流淚的杜大嫂往家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