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不好聽的,以後她和老伴真出了什麼事,能依靠的也隻有老三一家,另外兩個平時讓他們照顧一下沒問題,家裡一旦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半點也指望不上。
兩個兒子不是什麼壞人,對父母也算孝順,可是在他們心中更顧自己的小家。
平時給點雞蛋,幫忙幹下活什麼的,兩個兒子不會多說什麼。像她拿自己的雞蛋給三孫兒加餐,老大老二一家都不會站出來阻止,因為他們早在結婚的時候,就與父母分家了。
父母的東西他們想給誰就給誰,張夢知的兩個大爺也不好多說什麼,更不要說張夢知還是晚輩,他們也做不到以大欺小。
也幸好二老平時一碗水端平,偶爾偏心一下不過分,也讓他們找不出什麼錯來。
因此二老有什麼需要錢的事,向來隻跟老三說。
知道老三一家對張家的貢獻,所以父母對張夢知的偏心,張家兩位大爺都假裝看不見。
畢竟他們也沒少花老三的錢,非要說父母偏心,那隻會引來二老一頓罵,罵他們忘恩負義沒有良心。
張夢知下鄉,回到老家當知青,借了他們張家堂叔的勢,誰讓他正好在城裡知青辦工作呢,給自己的堂侄兒安排回老家當知青的權力還是有的。
所以張夢知下鄉一年,那是半點苦沒吃,平時頂多和爺爺奶奶一起下地幹活,吃住都在爺爺奶奶家,村子裡的村民大多數都是他親戚,就算張夢知偷懶不幹活,也沒人舉報他。
張夢知今年也争氣,在高考恢複後的第二次高考中,考中了大學,是老張家公認最有出息的娃。
現在村子裡人,可稀罕他了,要不是張奶奶和張爺爺穩得住,拒絕了族親們送來的東西,現在張夢知住的房間都要讓農産品堆滿了。
作為他們張家村唯一的大學生,甚至是他們整個公社唯一的大學生,不管誰路過張家老宅都得誇他兩句。
現在的面條還是不是後世那些吃着沒什麼味道的面條,張夢知哪怕三天兩頭有雞蛋吃,對一碗細糧還是很饞的,畢竟加了豬油和香蔥的面條實在是太香了。
不過再饞他吃飯的姿勢也很好看,比張家所有人加起來都要優雅。
是的,在張家其他人看來,張夢知吃飯太過優雅了。
平時幾家聚餐坐在一起吃,張奶奶都要替三孫兒提前夾一些菜在碗裡,不然張夢知都搶不赢他那些兄弟,因為全被同輩的堂兄堂弟們搶光了。
他不争不搶的樣子,半點也不像是農家子,常常引得其他人感歎張夢知不該出生在他們這種泥腿子的家庭。
對于這樣的話,一開始張夢知還解釋,他這是上輩子養出來的習慣,這輩子出生連吃奶都不緊不慢,想要改變太難了。
是的,張夢知是穿越人士,而且還是從後世穿越到六七十年代的。
對于習慣了後世便捷生活的張夢知來說,剛穿越那幾年,差點沒把他憋死。
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太無聊了。
更别說當時環境也不好,平時怕說錯話給家裡人招事,張夢知愣是把自己話痨的習慣給改成了少言寡語的習慣。
當然,他話少也是相對而言,并不是真正的不說話。
畢竟肚子餓子總得叫吧,所以他的少言寡語隻是相對穿越前而言。
“奶奶,我吃完了。”
一大碗面下肚,張夢知肚子已經有了八分飽,才十八歲的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還真不小。
“那你繼續收拾,奶奶去把碗洗了,今天晚上早點睡,明天一大早就要起來去公社趕車回城。”
張奶奶叮囑三孫兒。
“好的,奶奶。”
張夢知點頭,親自把張奶奶送出門,看到她進了廚房,這才轉身回屋繼續收拾東西。
其實他也沒什麼好收拾的了,因為夏天他晚上睡覺甚至不用蓋被子,一件薄外套就夠了。
把被子衣服打包捆好,留下的東西随便用包裝起來提着就走。
“老三,看我們給你帶什麼回來了。”
張大娃幾兄弟,一個拿着幾個烤熟了知了猴跑進來。
“……”
看着遞到他面前的幾串知了,張夢知咽了咽口水。
别誤會,他不是想吃,而是害怕。
他從小就怕蟲子,特别是沒有骨頭軟綿綿的蟲子,他一看到就渾身起雞皮。
他知道這種剛從地下爬出來的知了和蟲子不是一回事,可讓張夢知吃它們還是有很大的心理障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