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程曦。
程曦并沒有感受到多大的壓力,對着夫子說道:“有用就好,您也可以少操一點心了。”
衆八卦群衆将目光投向了程族長。
族長不負衆望,開口問夫子道:“發生了什麼,用了程曦什麼辦法?”
夫子聞言對着族長解釋道:“前段時間,我在族學裡發現一些不太好的現象。”
“這群孩子不知道哪裡學的,說什麼講義氣,結果我布置了作文,課業寫得慢地說是做不完,讓寫得快的人替他們寫,還說什麼好兄弟都是應該的,我是罵也罵過了,罰也罰過了,非要講究兄弟義氣,不肯交代清楚。”
“這群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
“我說孩子怎麼最近睡得都早了,我還以為他描紅變快了,結果是抄别人的?”
“這事夫子您是怎麼發現的?”有人問道。
“每個人的行文習慣不同,雖然大部分孩子都談不上什麼文風,但是有個别比較明顯的,我一看就看出來了,”夫子解釋道:“但是我看出來了,那幾個孩子還死活不承認,前段時間氣得我飯都吃不下。”
夫子這麼一說,大家都感同身受,孩子們有時候确實是非常氣人的。
“還好程曦教給我一個辦法,”夫子說道:“程曦說,出現懷疑的,就說明對方能夠幫别人寫,所以每天的課業量還是不飽和,給他課業翻倍。”
“對于懷疑抄寫的,既然能寫完,那麼也可以加課業,看看他的底線。”夫子解釋道:“兩類人課業都增加的情況下,學得好的也來不及做同學的文章了,自然就能看出差别來。”
聽到夫子這話,衆人連連點頭,都覺得程曦這個主意很有道理,大家課業都做不完,看誰還能抄。
“這辦法雖然治本,但是對于孩子們的錯誤行為并沒有進行懲罰,而且我也沒辦法知道哪些孩子是抄的哪些是執筆的,所以程曦又給我出了第二個主意。”
第二個主意?衆人的胃口都被吊起來了。
夫子說道:“程曦說,這些小孩既然是因為要講義氣不願意供出參與的人員,那麼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怎麼治?”大家都很好奇。
“就是找到兩三個在平時和其他人稱兄道弟又給人抄作業的小孩,然後罰他一個人承擔所有人的懲罰,隻有有人招認自己的錯誤并且指認一人,才能減輕一份懲罰,”夫子說着就笑了:“這種情況下,認為要講兄弟義氣的小孩不願意讓自己兄弟替自己受過,于是紛紛招認指認。”
衆人聽着,都面帶笑意。
“這懲罰又是什麼,為什麼全部人都在哭呢?”族長問道。
夫子聞言說:“這就是程曦的第三個好主意了,說這群孩子每天隻知道讀書,沒有吃過苦頭,所以以為讀書已經很苦了,才會厭學不認真讀書,所以我們給的懲罰就是做工和種地,這群孩子是累得哭呢!”
族人聽了之後很是驚訝:“做工?種地?我家孩子回家沒告訴我啊!”
“是啊,被懲罰沒告訴也就算了,怎麼都沒說自己在種地?”有族人不解,又問族長:“您曾孫也沒有告訴過你們嗎?”
“這就是程曦的第四個主意了,”夫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