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框都被震動了,姚如意也端着盤子一抖。
姚如意認得他——前日。他與兩個同窗把她剩下的六顆茶葉蛋買了,又是頭一個俯身替她搬爐子的。
沒想到他是程嫂嫂的兒子。
姚如意還震驚地想,程娘子瞧着這樣年輕,竟有這麼大一隻的兒子!
古人果然婚嫁早。
隔了會兒,門終于又開了,系着藍底布圍裙的程娘子沾了滿手麥粉,顯然是從竈房匆匆趕來開門的:“是如意啊!剛是我家阿鈞,他以為是對門家的小子來尋他寫課業呢!衣冠不整的,吓着你了吧?”
“沒吓着!沒事的,我什麼也沒看見。”姚如意忙不疊擺手,不就是洗澡出來沒吹頭發穿了個拖鞋嗎?那有什麼的!
毫無曆史常識的姚如意不僅絲毫不在乎,還把盤子舉起來,立刻進入正題:“嫂嫂,我炸了點肉,給您送來嘗嘗,還有一事想問,左近可有手藝不錯、價錢公道的陶窯木作?我想定做兩個爐子、打些櫃子。”
“哎呦好香的脆皮肉!沒想到才兩日功夫,竟這般進益了!你支撐家門果然是極有決心的,嫂嫂真為你高興。”程娘子笑出細細的眼紋,接過瓷盤時,不僅順道誇了如意,還緊着替她出主意,“你說陶坊啊,我曉得水門外有個韓家窯,有些遠,但是作價極便宜。木匠嘛……如今很有名望的楊式木匠鋪,名下有兩個徒弟出師單幹了,在外城開了鋪子。明兒正好是十五,外城有大草集,你要是想去,咱們正好結伴去逛逛。”
趕集!那正好可尋些找找小賣部進貨的門路!姚如意大喜:“多謝嫂嫂了!我如今還有些怕獨自出門,勞您陪我去,我實在太開心了!”其實是不認得路。
程娘子渾不在意地擺擺手:“我本也要添置些針黹燈油,外城東西便宜多了。你記得,明日換上便于走動的衣裳,咱坐長車去,若是買得多便使兩個錢叫閑漢送家來,省得自家推車累得慌。”
“我都記下了,明兒一定準時等着。”姚如意千恩萬謝地告辭,剛轉身又被程娘子一把拉住:“等等,嫂嫂也做了點糖糕,我給你切一些帶回去。你莫要走動,便在此處侯着。”
哪能來回禮還兜着回去的?姚如意趕緊推辭,程娘子故意闆起臉說再纏她就惱了,日後再不要往來。
姚如意便隻能無奈地站在門口等候。
等候時,思緒不由自主又盤算起進貨的事來:後世小賣部的貨大緻可分為食品飲料、學習用具、日用品幾種,貨多而雜,就得有不同的經銷商、供應商和廠家進行對接。
以前外婆就有很多批發商的電話,記了滿滿一個本子,她會打電話跟人家提前訂貨,遠的人家給她寄過來,近的就用貨車給她送過來。
以前,外婆隔三差五就要踩着三輪去十幾公裡外的汽車站拿貨,他們那個小鎮隻有一個集中快遞點,就在汽車站。
到了宋朝,對于貨源,姚如意先前也琢磨了很久。
這時候進貨渠道沒有後世那麼多,沒有全國流通的物流網,更沒有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但幸好汴京是都城,各地行商都在汴京流轉,漕運通達,人煙阜盛,各類工坊、匠人都齊全。
她本來便計劃着要定期去汴京城各類大集上“淘貨”。除了程娘子提過的草集,興國寺、大相國寺每月也會辦萬姓交易,那時會有很多小商販、農戶會帶着自己的貨物前來售賣,應當能認識些散貨商。
另一種法子是去找工坊合作。比如,陶坊能定各類陶罐、陶碗,與鐵匠鋪制刀具、鍋具等,往後合作久了,說不定還能刻上自家名号。
最後一種便是那些往來各地貿易的大商隊,他們通常會攜帶各種貨物,走街串巷或到各大商行販賣。若有機會,能與這些行商合作,從他們那兒采購新奇的或來自外地的商品,也很能豐富自己的貨物種類。但一般這樣的巨賈都得有人脈引薦才能結識,倒也不急于一時。
姚如意還想過,以後小賣部順利開起來了,巷子裡的嬸子嫂子們若有什麼要賣的,譬如自家繡的手絹、鞋襪或者一些吃食,她也能幫着代售寄賣,但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也先不忙着考慮。
千頭萬緒,說來說去,都少不得銀錢周轉。
沒有資金,轉不起來,就進不了貨。
還是要多多掙錢!姚如意在心裡嚴肅地重重點頭。
正百般思量間,程娘子已去而複返,給她用油紙包了一大塊紅棗花生紅糖糕,像囑咐自家女兒一般,揉了揉她的發,語氣溫軟:“拿着!嫂嫂以前也是這麼一人支撐着過來的,所以心裡很是知曉……這些時日累壞了吧?這糖糕擱在陰涼處能放好幾日,你每日切一點兒用油煎着吃也行,就這麼直接當點心吃也行,能多補補氣血。”
姚如意被那溫熱的手掌揉得一怔,懷裡揣着猶帶餘溫的紅糖糕,心也變得又酸又燙,低頭輕輕“嗳”了一聲。
回去路上,她将懷裡的紅糖糕揪了一塊放進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