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主播曾無數次因為白居易的“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哭成淚人。誰不想要一個感情深厚、同心同德的朋友呢?元白這樣的神仙友情,是常人羨慕不來的。】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不敢相信,微之明明比自己年輕,怎麼會走得比自己更早?
元稹拍了拍滿臉憂慮的好友,輕聲安慰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我不在意,樂天亦不必憂心。真摯的感情不會被時間消磨,你我二人,無論誰先走一步,必然都會在黃泉路上等着彼此。”
白居易歎了口氣,扯了扯嘴角道:“微之所言極是。”
【現在大多數人對元稹的印象主要有兩個:白居易的好友和風流多情辜負了無數女子的渣男。他大概可以算是唐朝绯聞最多的文人,因為一本《莺莺傳》,學界多年來一直為“文中始亂終棄的張生到底是不是元稹本人自寓”吵得不可開交,就怪離譜的,且不說《莺莺傳》裡張生其實是個作者着意鞭撻的角色,就單從正常邏輯上來講,寫了個渣男角色不代表作者就得是個渣男,反之,寫深情男人的作者也不見得就一定忠貞。
除了《莺莺傳》的争議,元稹與才女薛濤和劉采春之間也有很多故事。這些故事來源于唐代筆記小說《雲溪友議》,《雲溪友議》記錄的是野史故事,其真實性有待商榷。《雲溪友議》說嚴绶介紹薛濤和元稹認識,但曆史上嚴绶從沒去過四川,基本不可能結識薛濤,且在傳言的元薛相識的時間點,嚴绶和元稹也還不相識,嚴绶不可能給兩個自己都不認識的人牽線。此外,元稹與薛濤的行動軌迹沒有交集,元稹在東川,薛濤在西川,二人之間相隔幾百裡,見面的可能微乎其微。且薛濤比元稹大十九歲,算是元稹母輩的人,兩個年齡差距極大的陌生人一沒同甘二沒共患難,不可能産生感情。
按照《雲溪友議》的說法,元稹與薛濤分别十年後在蜀地遇到了劉采春,移情别戀。我們假設元薛二人真的認識,那麼已知元稹在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離開蜀地,十年後就是公元819年即元和十四年,這一年元稹被召回了長安,大家自己品吧。而且劉采春也是有丈夫的,個人覺得傳播這種捕風捉影的謠言對人家小姐姐也不太友好。】
元稹:不知道該說什麼。
嚴绶:厲害了,我居然還能介紹我根本不認識的兩個人互相認識!
薛濤:我沒有談忘年戀的想法,謝謝。
劉采春:我想說我也是要清白的。
“唉!”四人齊齊歎氣。
【元稹是個有抱負的人,他一直都在為懲治不法而努力,甚至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還遭受過宦官的報複毒打。他不懼權貴,為民請命,“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申”,他是個好官。
主播認為,與其去關注一些捕風捉影不知真假的風流韻事,争論元稹到底是不是渣男,還不如多看看他為百姓做了什麼。】
湯顯祖勾唇微笑:“為官,當然要為生民做主啊!”
【願每一個為國為民的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願你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好啦!整個曆史盤點系列就到此為止,感謝大家的陪伴,往後有緣再見咯~】
阿藜的身影消失了,光幕卻沒有像以往一般消散。
“這是……”
大家滿臉震驚地看着自己面前的小光幕。
隻見每個小光幕的邊緣泛起耀眼的白光,白光由外向内緩緩包裹住光幕,過了幾息,光芒散去,每個人的懷中都多了一份小禮物。
饑寒交迫的人們收到了能填飽肚子的食物,貧病交加的病患收到了一份能治愈身體的良藥,農民們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糧種……而有心讓國家發展得更好的帝王們則收到了一堆最适合自身時代的工具書。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