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時代小說家日常》
——By 秧漾 20250408
陽春三月,江甯府夜裡又下了一場小雨,淅淅瀝瀝的雨水過後,晨起打開窗戶看到的便是遠處工業區萦繞不去的霧氣,或高或低的建築在這霧氣中都有些形狀模糊,若是這時候有個手機天氣預報App,便能看到中度或者重度污染的提示的。
但這是大梁128年,沒有手機不說,就是[大梁],都不是普通的架空古代。
這裡的大梁,廢除了奴隸制,貴族已成曆史,皇室還在,卻早已沒有了實權,平日裡低調得幾乎毫無存在感。
而古代裡的男尊女卑,在這裡也不複存在,大梁女子的地位十分之高,不止可以讀書經商,為官做宰亦是普遍尋常之事。
社會風氣,乍一看俨然與前世現代的社會風氣大差不差了。
是的,前世。
戴琳琅是半個月前才恢複前世記憶的。
前世的她生活在華國二十一世紀,家境普通,父母健在,有兄有姐有弟弟,家中排行第三,穿過來之前,還在準備畢業論文。
認真地說,她不知道自己前世是如何去世的,因為她雖然因為寫論文和忙實習壓力有些大,但身體體檢向來健康,也沒有連續熬夜,不存在猝死原因。
可她上輩子的記憶到這就結束了,再次醒來,就來到了這個陌生而特殊的大梁。
或者說,是因為她突然接收了上輩子的記憶,才會驟然覺得這個大梁陌生而特殊,在沒恢複前世記憶前,她對這個大梁的一切都是覺得理所應當的,因為從她幼兒有記憶開始,大梁就是這樣的。
用前世的話來說,她是胎穿的,隻是不像一些穿越小說那樣,擁有前世的記憶,所以從小到大,她也沒展現什麼身為穿越女的特殊之處,會有幼年期的懵懂無知,兒童期的貪玩愛鬧,青春期的敏感叛逆……非要說有什麼不一樣,大概就是早熟吧,但也不能完全歸為是穿越女的因素,認真歸咎,其實還是環境影響。
這輩子的她一開始家庭是幸福的,雖說沒有投胎于富商之家,但父母都是雙職工,是十八線小城市的‘土著’,有自己的房子,有正式的工作,而她還是獨生女,所有的資源都傾倒在她身上,怎麼可能不幸福呢?
可好景不長,在她六歲那年,父母意外去世,她一下子成了孤兒,這對她的打擊是十分重大的,哪怕幸運被舅舅家收養,舅舅舅母仁義,沒有侵吞屬于她的家産,生活上對她也是照顧的,但年幼失孤的創傷,寄人籬下的生活,到底還是會移了人的性情。
她變得敏感又擰巴,還極度在乎自尊,有些時候介意一些事也要裝作雲淡風輕,有些時候喜歡的東西也要說‘都行’‘也可以’‘随便’。
而在初三畢業後,更是毅然決然地填了一千公裡外的地方上學。
在大梁,存在着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義務教育規定是六歲開始上學,強制要求上完小學六年。而有條件的或者在乎子女教育的,會在上完小學之後再給上初中,初中讀三年,三年之後的畢業考也是統考,統考結束後,分數下來就可以選學校,類似于前世的高考。
但大梁是沒有高考的,中考就是決定人生分水嶺的時候。
中考結束後,有的人去工作,有的人去讀書,還有的人已經相看起來,準備到法定年齡便成親了。
大梁法定成年是15歲,成親的年齡上女子要求18歲,男子要求20歲,不然就沒有辦法登記婚姻。
通常來說,從六歲開始上學,六年小學三年初中讀下來,也就剛好成年。
成年後,是要開始像個大人一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拼搏的。
戴琳琅上學比較早,五歲就被父母走關系送去念書了,她初中畢業的時候,也就十四歲。十四歲不可能讓她去工作更不可能讓她去結婚,再說她成績不錯,又隻是外甥女,到底隔了一層,故而她中考之後要繼續念書,也是闆上釘釘的事。
隻是沒想到她會填報那麼遠的學校,舅家一時有些接受不了,再勸慰她改志願不成,複讀也不願意,多少有些生氣。
可那時候戴琳琅一心隻想要逃離,想要獨立,想要自由自在再聽不到旁人的閑言碎語,所以她走得很堅決,隻是面上說起的理由卻是她想去大城市看看,想去見識不一樣的風景。
肇興城說是城,人口卻也就那麼多,自然是不及大城市的繁華的。
最終舅家似是也接受了這個說辭,同意她去江甯府的風華書院念書。
這一來,到現在,也有了大半年的時間。
這大半年來,她的生活過得十分豐富且多彩,若非是半個月前跟同窗遊湖,意外跌入水中,被救醒後發燒反複,突然恢複了前世的記憶,她也不會細細思索前十幾年的記憶,借此來印證自己到底是胎穿,還是奪舍。
雖然她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其實還是很能辨認出來的,這具身體的一切自己都十分熟悉,往日裡一些細小的習慣,也全然沒有遺忘。
而且奪舍的話更多是‘接收原主的記憶’,她卻是接受前世的記憶。
如此一來,便有清晰結論了。
而在确認這一點之後,戴琳琅還是舒了一口氣的,畢竟她還是更喜歡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奪舍]她人。
但可能是前世的記憶太過龐雜,她墜湖後的身體還是養了将近半個月才算徹底養好,前些天助教還曾來探望,言明若還是不适,多請一些時日的假期也是可以的。
不過再長一些,可能就得申請暫時休學,否則功課跟不上,也是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