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被說得悻悻一笑,聽出唐明麗語氣裡的不滿,急忙換了個話題:“你嫁給付辭也兩年了,他們家就沒想着要給你找份工作?”
這話聽得唐明麗眉頭一皺。
開什麼玩笑,上輩子當社畜還不夠,這輩子還要。
不過大伯母問這個,不會是關心她有沒工作這麼簡單。
她搖頭:“付家也不缺我那份工資。”
“這倒也是。”李紅心又堵了。
不是家底厚,誰敢說這樣的話。
就拿她來說,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誰願意隻在家裡做個煮飯婆。
如果年輕的時候母親沒有為了給大哥娶媳婦,把自己那份工作賣掉,她也是個光榮的工人。兩年前女兒也許能頂自己的工作,不用下鄉。
想起前程往事,李紅對娘家也是多少帶了點恨的,但更多的是意識到一份穩定工作的重要性。
她給唐明麗杯子裡添了點茶,帶了些讨好說:“你看,你堂姐也快回來了。她還那麼年輕,也沒結婚生子,總不能一直在家待着。付辭既然都有辦法把她弄回城了,能不能順便幫忙安排份工作?”
李紅殷切看着唐明麗。
如此明晃晃的得寸進尺,唐明麗隻覺得煩。
但換個角度也不是不能理解,在這個工作靠分配又僧多粥少的年代,想找份合心意的工作,沒關系還真不好辦。
隻是,回城和找工作是兩碼事。
一個是一次性的,一個搞不好會有源源不斷的牽扯。
萬一以後唐明美工作沒做好,可能會牽扯到給她介紹工作的人身上。
說她冷心冷肺也罷,反正她不愛幹自找麻煩的事,所以非常幹脆推脫說:“堂姐在鄉下吃了兩年苦,回來後還是先好好養着,工作的事先不要逼她了。”
李紅哪能聽不出這話什麼意思,心裡不高興了,不過強忍着沒表露出來。
等女兒回來,工作的事還真不能沒有付家幫忙。
她告訴自己,侄女這話說得也并非全然不對,女兒在鄉下吃了那麼多苦,确實不用那麼着急工作。
比起工作,也許婚姻大事更重要。
可沒有份好工作,想找個好對象又談何容易。
……
唐明麗勉強和李紅聊了半個小時,覺得差不多了,忙不疊提出離開。
“這麼快?難得回來一趟,再多坐會吧。”李紅客套挽留。
“不了。”唐明麗淡笑解釋:“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家裡隻有一個保姆照顧不來。”
這理由合情合理,李紅聽着甚至還有些痛快。
高嫁也并非全然事好,有時不也和保姆差不多。還要忍氣吞聲委屈讨好。
“行,既然這樣,我就不留你了。”
李紅站起身,親自送唐明麗到樓下。
出了筒子樓,唐明麗不用再強忍着,哈欠一個接一個。
習慣了午睡,一天沒睡很是難受。
但今日既然出來了,她就不想白出來。
所以她坐上的公交車并非回家的方向,而是去本市唯一一家百貨商店。
也不是說缺什麼,就是逛街的瘾犯了。
不過既然來了,她也沒打算空手而歸。
逛了一圈,她看中了一款女士真皮手提包,沒猶豫就買了,還順帶給婆婆和奶奶各買了一個。
三個真皮手提包,花了四百多塊,抵得上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資了。
付家其實稱不上大富,隻不過三代人都有穩定的工資,加上這麼些年的積累,底子肯定比絕大部分普通人家要好。而且付辭對于她花錢從來不限制,她才敢這麼理直氣壯花。
不管是後世還是現在,購物都能讓人心情愉快。
擡手看了眼手表,已經快四點了。
唐明麗愉快結束了今天的行程,坐上公交車回大院。
她時間掐得準,五點不到就到家屬大院站,完美避過下班小高峰。
這個時候的汽車雖然不多,但上班族幾乎人手一輛自行車。到了下班的點,馬路兩邊都是騎着自行車的男男女女。
這在唐明麗看來,也屬于小高峰了。
從公交站到大院還要走幾分鐘的路,唐明麗慢悠悠走着,打量着騎着自行車飛馳而過的人們。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光芒,完全沒有後世打工人的死氣沉沉。
羨慕嗎?
不羨慕。
等再過十來年,這些人又有多少會被卷入時代洪流,成為時代前進的代價。
就在唐明麗平和感觸正深時,忽然有個聲音喊她。
“唐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