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夫人點了點頭,隻是依舊憂心忡忡。
唐明麗很想開解一二,可不知道怎麼說才比較恰當。
顧家覺得顧琳下鄉耽擱了,能找到這樣一個對象已經是走運,可難道不下鄉就一定找得比這個更好嗎?找到更好的就一定能過得幸福嗎?
未必。
人總把美好寄托于未來,卻忘了世事無常,。
那麼多人下鄉,二十七八歲甚至三十歲回城的比比皆是,不也照樣有活得好好的。
顧家人把一切都歸咎到下鄉上,本就是錯了。
這道理爺爺奶奶應該懂的,卻關心則亂了。
唐明麗能想到很多勸解的話,但苦惱的是,她一個晚輩,實在是不适合和長輩講那樣的大道理。
吃過晚飯,三個女人來到電視機前。
追的電視劇已經開始播放,但今晚卻少了平常看的心情,就連唐明麗都看得不是很得勁。
看電視嘛,就是要有人一起讨論劇情才有趣。
恰好,電視劇播到一段夫妻吵架的劇情。
唐明麗靈光一閃,意識到時機來了,适時開口。
“好像無論和誰結婚,都免不了一地雞毛,都少了不互相埋怨。”
付母以為是說電視劇,點頭,和唐明麗聊起來:“可不是,沒想到這兩人會變成這樣,結婚之前感情多好。”
“另一對倒讓人意外,開始互相看不順眼,結婚後倒是越過越好。所以說結婚這種事說不準的,過成怎麼樣還是要看自己。”唐明麗其實更想直接說,嫁給誰結果都一樣。
好在她這番話沒白說,付老夫人聽後有點恍然大悟。
今日顧家問他們意見,該說的不該說的他們都說了。
顧家滿意這個對象,對他們當年的不幫忙有怨氣,他們說再多也沒用的。
退一萬步,即便他們這次插手了顧琳的婚事,将來她另找了個各方面條件更好的。但婚姻生活又怎麼免得了磕磕碰碰,就拿她自己來說,結婚幾十年,自問和丈夫感情好,不也有後悔結婚的時候。到時候過得不好還會遷怒他們。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運,旁人幹預不了。
老頭子那邊,等睡前好好和他說說,相信也是能想開的。
想明白後,付老夫人緊擰的眉頭終于舒展了許多,誇唐明麗:“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倒看得比我這個老婆子通透。”
唐明麗不好意思:“這和年紀沒關,是我旁觀者清。”
越過心裡這坎,付老夫人想到另一個問題,又有些擔心問唐明麗:“你和付辭之間不會也有些小矛盾吧。”
不然怎麼會有這番感觸。
唐明麗就知道,隻要她說了,一定會被往這方面聯想。
她佯裝聽得一愣,連忙說:“那倒沒有,你們比我還了解付辭,他怎麼會和我起矛盾呢。”
偏愛是人性,付老夫人和付母也不例外。在她們心裡付辭是好的,不會像别的男人那樣對妻子。
不過唐明麗說的也是真心話。付辭是位大方寬容能力出色的老闆,目前為止他們完全沒矛盾。
解決了這個事,唐明麗才想起,還沒告訴爺爺奶奶大伯母和堂姐過來的事,便又說了。
付老夫人聽後道:“也真是不湊巧。”
人家那麼有心,偏他們都不在家,便問唐明麗需不需找天轉成去她大伯家表示祝賀。
唐明麗下意識想說不用,但一想去也是人之常情,隻好說:“這個我也不清楚,到時候看看吧。”
談起堂姐,她又想起了一件事。
剛好,這會父親和爺爺都不在,正是問婆婆奶奶的好時機。
“對于付辭幫我堂姐回城的事,爺爺會不會不高興?”
付老夫人一聽就知道她怎麼想的,肯定是想到了當年丈夫拒絕給顧琳搞特殊,笑說她:“怎麼會呢,當年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當年上山下鄉是中央提倡的政策,就算是領導的孩子也得以身作則。
千千萬萬的青年,如果你開了這口子,對别人公平嗎?
現在不一樣了,知青回城是大趨勢,付辭也隻是做了個順水人情。
聽了這話,唐明麗安心了。
不對,其實也沒多擔心。
付辭既然幫忙,自是考慮周全的。
放下心結的三個女人,終于能專心看最後一節電視劇。
看完電視,唐明麗回到二樓。
看到下午那會攤開卻一個子沒寫的練字帖,想着這會并不困,幹脆寫幾個字再上床。
然而才拿起筆,哈欠就一個接一個來。
得了,讀書寫字就是催眠。
這一世,她能活得不勉強自己,自然不會不勉強,于是又擱下筆回房休息。
長命功夫長命做,練字和畫畫,不是一時半會刻苦就能出成果的。
-
和唐明麗慢吞吞的心态不同,唐明美現在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