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吧,行家都知道。”常嘉欣轉過頭,便看到桂瑜荷,會心一笑點頭示意。
“聽到了,可惜我女兒不愛吃。”楊鑼連連擺手,女兒可不愛吃這内髒,順勢介紹,“這是我剛從車站拉來的益州客人,人家就是聽說臭豆腐特意過來嘗嘗呢。”
“歡迎歡迎,今天我鹵了不少好東西,到時候多送你們一點。”常嘉欣不由打量起兩位客人。
女士年齡應當和常母一般,莫約40出頭,但外型很出挑,一頭飒爽的短發與略方的下颚呼應,顯得特别端莊大氣,至于旁邊中年男人穿着灰色的中山裝,身形健碩,隻是表情落寞一些,而且常嘉欣剛剛就注意到,對方眼睛紅着進來,狀态不算很好。
“謝謝,我叫桂瑜荷,其實過來是想找人,找這位孫勇。”說着,她還将傳單上的尋人啟事點了出來,指着旁邊的男人,“他也叫小牛,與家人失散多年,有一位哥哥叫大牛。”
桂瑜荷的普通話很标準又清晰,當聽到小牛這個詞,孫勇很難忽視,他刷一下站起來,順着聲音看過來。
“我就是大牛......小牛?”
“大牛?”
益州,姓桂,桂陳樓。
常嘉欣想起那個曾經齊海月帶過來的益州客人,那麼這位中年男人應該就是桂不期。
從兒時記憶來看,時隔那麼多年後,身型倒是轉換了過來,小牛如今比哥哥高大不少,大牛身上也看不出年少時的模樣,跟别提小牛了。
即便從五官氣質來說,兩兄弟在人群中相見估計很難相認。
臭豆腐炒飯這根“線”,已經成為了“鵲橋”。
“看來我要多加兩個炒飯。”常嘉欣招呼薇薇給他們加兩個凳子,同時讓她給楊姐的單做個備注,便轉身進入廚房忙活。
兩人順勢坐下來,本該有許多話說的彼此,卻不知道如何開口。
孫圓圓雖然感覺到氣氛有些不一樣,卻不妨礙她分東西,數了數臭豆腐還剩下9塊,非常有禮貌地給在座的每一個人分上了一塊臭豆腐,還有兩塊多。
她歪着腦袋看了一圈她的家人們,最終一塊分給最愛的奶奶,剩下那塊掐成兩分給到爺爺和爸爸:“我剛剛給大家嘗了嘗,酥酥嫩嫩甜甜,可好吃了。”
旁邊孫明想說什麼,最後想到今天是妹妹的生日,隻好抿抿嘴。
孫圓圓自然舍不得自己碗裡的第二塊臭豆腐,可還是特别機靈,香煎臭豆腐的湯汁剩下不少,吞了吞口水,推向哥哥孫明:“哥哥,這個汁特别香香,都給你了。”
明明是一個簡單的互動,卻讓孫勇回憶起了曾經的過往:“1949年夏天,那個番茄你沒吃吧,還騙我們說吃了。”
“恩,隻有兩個。”桂不期感覺自己喉嚨裡擠出的聲音仿佛被砂紙磨過,“媽她煮進了湯裡,後來我再也沒喝過那麼好喝的番茄魚頭豆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