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樂心中焦急,一時間不知道自己該收回視線,還是繼續裝作看風景。
好在這時,武三思竟然走到武皇跟前,自告奮勇。
“陛下,這個所謂的光宗真是膽大包天,臣願請命親自将那個逆賊抓出來,交由陛下處死!”
聽見天幕所言後,原本已經被打擊得很是心灰意冷的武三思又支棱了起來。
如果姑母因政變之事震怒,打算改變主意,繼續武周的國祚,他是不是就又有機會了?
哪怕他自己不能武皇滿意,他也可以試着推他的兒子嘛。
這天幕提到第二位女帝,實在不行他也可以試試推自己的女兒。
隻要皇位能到他武家手上,總比現在給李顯那個廢物點頭哈腰要好得多。
而如今還有比抓出那位“光宗”更能在武皇面前表現自己的方式嗎?這天幕想來很快就會曝光出那人的身份,自己到時候第一個動手抓了那人便是。
武皇思緒被打斷,隻覺得心情更加煩躁。
武三思這個蠢貨應當是是又覺得自己有機會了。
她雖然生氣被李家人趕下台,但也不會改變主意将皇位傳給武家。
武承嗣都還有點羞恥之心,知道憂憤至死,這人怎麼還是那麼的沒皮沒臉?
若不是留着他還有點用,真想把他如同他父親那般流放邊疆,眼不見為淨。
而且就他那個本事真能找出來是誰?頂天了等天幕爆出那人身份後然後去抓人罷了。
這誰不能幹?
武皇本就心情不算好,自然不想跟武三思多說,直接不耐煩道,“這些事等天幕結束後再說吧。”
不過經曆了這番打岔,武皇也不再自己去思考那“光宗”可能會是誰,而是又認真看起了天幕。
她有預感這“光宗”的身份,天幕不會讓她等太久。
*
擁唐派的朝臣們心情也很是複雜。
政變他們倒是沒那麼在意,他們大唐開國至今還少嗎?自然是債多了不愁。
隻是天下雖然重歸李唐了,但又附帶了他們不願見到的女帝。
經曆過武皇他們自然不敢再看不起女人的能力,隻是女帝登基可以想見得朝政又會經曆一番混亂,就怕又像武皇登基之初時殺了個人頭滾滾。
當然現在操心這些還有些早,他們眼下最擔心的還是武皇的反應。
他們好不容易用綱常倫理說服了武皇還政李唐,這“政變”一出該不會又讓武皇生出心思要繼續武周的國祚吧?
天幕還完全沒有提到如今的太子李顯,不知究竟是他沒什麼能耐沒有存在感,還是根本沒登上皇位?
一時間,一部分臣子又将目光投向了李顯。
而被衆人望着的李顯此時卻一臉平靜。
他在房州的十幾年多讀了那麼多的書,又被女兒和妻子耳提面令,再怎麼資質愚鈍也明白在武皇手下明哲保身的道理。
武皇權力欲旺盛,他想要保命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表現出任何一點跟她争奪權力的想法。
對比起曆史上的有為君主,李顯已經明白自己不是當好皇帝的料,也知道之前他被武皇廢掉,是因為他人菜還瘾大,竟然登基兩個月完全沒根基之時便想跟武皇奪權。
隻可惜不争的話他們一家都會成為别人案闆上的肉,不然他還真不想回來神都繼續深陷這權力的漩渦。
如今聽到天幕所說他很可能沒能登上帝位,他心中也沒太大的波動。
如果那“光宗”能放過他們家,讓他們過上平靜日子,他都可以主動從太子之位退出。
但如果他不願放過他們一家,他也隻能殊死一搏了。
相較于李顯的平靜,相王李旦身旁的李隆基則是頗受打擊。
李隆基雖才14歲,隻是個少年,但因着這些年來在宮中見到的權力鬥争,母親突然間有一天便被武皇賜死,幼小的他就已經明白權力的重要性。
三叔李顯被召回洛陽後,雖然父親失去了皇嗣的地位,但他們一家終于被放松了看管,他也能走出宮門結交官吏。
而這并未消散半分他心中對權力的渴望,而他也相信以自己的能力終有一日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位置,帶領大唐走向輝煌。
而現在天幕卻告訴他,未來這大唐竟又會被女子把持!
李隆基如今雖知曉藏拙好減輕武皇的忌憚,但内心卻是自傲的,覺得放眼武家、李家之人都不是自己的對手。、
所以他竟是輸給了一個女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