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如今還有大量的農民已經沒有了田地,沒有田又哪裡有屬于他們的糧食呢?
這時天幕也呼應了他們的想法。
【如果有覺得夠了的朋友們,up主建議大家再去讀一遍政治書哈。】
【安樂大帝提高了糧食産量相當于做大了蛋糕,但她卻發現蛋糕卻發不到百姓的手上,她敏銳的發現彼時大唐實行的均田制已經瀕臨崩潰,一切都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了。】
【首先大概解釋一下均田制,均田制是北魏馮太後開創的土地分配制度,官府将無主的土地按人口數分給農民耕作。唐初時由于隋末戰争損失了大量人口,産生了大量無主的土地,因此從唐高祖自然繼續推行均田制,而後一直沿用。】
【按照規定每個成年男子授田100畝,但全國的總田畝數就那麼多,哪怕唐初戰争開疆擴土了一部分,但那多是西北苦寒之地根本種不了地,随着人口的不斷提升,每人自然難再分到規定的田畝數。貞觀末期便有百姓隻能分到30畝,武周時期部分百姓更是受田不足5畝。】
【當然人口提升導緻每個人分到的資源減少不可避免,但最可怕的還是世家豪強、皇親貴族們無休止的貪欲!】
【唐律規定永業田允許繼承和買賣,口分田在特定的時候也能買賣,而這便為貴族們兼并土地開了一道口子。】
【如果說唐初之時,太宗由于見過隋末亂世而對百姓有着畏懼之心,但到了高宗後期,整個上層沉迷于奢靡享樂之風,皇帝不僅帶頭在各地設置皇莊,還經常性給臣子賜下大量田地。比如武皇為了擡舉武家諸王,便賞賜了他們大量田地。皇親國戚們諸如二張、太平公主等人也借機大肆斂财,以各種名目侵占原本屬于百姓的土地。】
【除了上層貴族外,大商賈,寺院、道觀等等也借機大量搶占了百姓們的土地。】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彼時大唐依舊實行租庸調,在人均耕地銳減的情況下,但卻仍舊以人丁數交稅,農民本就處在破産邊緣,而他們一旦遭遇天災便隻能被迫賣地。所以為了躲避賦稅一部分人成為了流民,一部分人則成為了世家大族的奴仆,也就是佃戶。】
【而這反過來也導緻朝廷能控制的戶籍人口大減,據記載武周時期的彭澤縣便出現了“逃亡過半,田疇荒廢”的現象。交稅的百姓少了,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也是大減,更多的問題自是接踵而至。】
這段分析一出,現場所有人都瞬間沉默不語。
百姓們眼含熱淚和恨意,老天真的将他們的困苦都看在了眼中,甚至比他們自己以為的都還要深刻!
難怪他們的日子越過越苦,明明也沒什麼天災,他們也努力種田,田地裡的收獲也很是不錯,但他們卻總是越來越吃不飽。
對啊,他們辛辛苦苦産出的糧食都被那些貴人們搶走了,甚至他們還想搶走他們的土地!
達官貴人們則是臉色黑沉一片,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千方百計當官不就是為了權力和金錢?有幾個人的情操那般的高,是為了天下百姓而為官?
金銀珠寶、古董、字畫有可能貶值,但土地卻是能夠不斷産出,所以他們都知道腳下的土地才是根本中的根本。
所以他們自然要占據多多的田地,想方設法為子孫後代多掙上幾塊田!
更别提他們中不少人出身世家大族,家族中的那些田地都傳了好幾百年,怎麼就成了他們搶占百姓的土地?
當然不管他們怎麼在心中抱屈,卻也不敢這時候跳出來反駁天幕當那隻出頭鳥,隻能眼帶怨恨地低下頭,沉默不語。
被點名的武家人和太平公主卻是躲不掉,幾人頓時都跪了下來,口中求饒。
“陛下,那些田地我們都是付了錢的啊!”
“對對對,我的莊子雖然大了些,但是真沒強占百姓們的田地!他們都是自願的!”
當然還有人直接拖全場官員下水的,“陛下,這年頭誰沒幾個農莊啊,天幕要是一個個點名能點名過來嗎?”
……
此刻他們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但心中卻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錯。
不就是占了幾個百姓的田嗎?他們可是天潢貴胄,難道不應該多擁有些田地嗎?
他們李、武兩家好不容易得到了江山,合該受到百姓的供養!
天幕不應該最懂天命和尊卑貴賤嗎?怎麼就盡為那些泥腿子百姓說話?
武皇此時的心情可謂是天幕出現後最差的時刻,哪怕是昨夜聽到李唐派臣子們發動政變讓她下了台,她都沒有如此生氣過。
因為她無比清晰地意識到,天幕不僅是在罵那些大臣們,不也是在指責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