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要把自己童年所失去的美好全都找回且溫柔地寄托在朱厚照身上,看着自己兒子無憂無慮的肆意玩耍。
如果了解朱祐樘的童年經曆,那我們都應該能理解弘治帝的選擇。
朱厚照就是朱祐樘的再生體,他想讓兒子與自己不同,所以他選擇為兒子親手撥開那些灰暗的雲霧,讓自己兒子盡可能地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
但是,對于大明帝國的朝臣來說,朱祐樘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因為他耽誤了皇太子最黃金的學習時期,這是文官集團最不能容忍的一點。
在封建帝制社會中,皇太子的教育問題牽扯到了很多很多問題,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
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第一,不接受正規教育的皇太子在未來有很大可能是文盲,一個文盲皇帝是文人接受不了的。第二,皇太子不接受教育,那就勢必與宮裡的太監一起玩耍。等皇太子登基後,與皇帝私人感情更深的太監集團勢必比文官集團更有優勢。第三,皇太子不接受教育,那就沒有了帝師,更沒有了老師團隊,皇太子在未來登基後,文官集團勢必沒有一個有話語權的大臣,這也導緻文官集團進入不了大明帝國的核心決策層。第四,東宮沒有團隊,勢必阻礙了一大波人的榮華富貴。總之,皇太子不能不接受教育。
诏令一出,舉國上下男女皆茫然,大小教育機構被迫停整,嚴禁開展學前教育。凡招收未滿六歲入學者,無論官塾還是私塾,統統罰款或停業整頓。
為此,不少機構戰戰兢兢,嚴格篩選生源。
既然上有政策,那麼下就有對策。
為了讓孩子赢在起跑線,家長們是絞盡腦汁,紛紛到戶部下轄的戶政司僞造生辰。
比如張三是弘治五年三月生人,就必須要到弘治十二年二月才能入學,因為春學開講一般是二月,所以三月及以後出生的孩子就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入學。在此等情況下,絕大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早點上學,就隻能通過修改生辰,來達到入春學的目的。
戶政司起初辦理相關戶籍相當嚴格,但後來發現其中利益豐厚,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給足了的紅錢,就幫忙操作了。
僞造生辰的風潮一時泛濫,很多人家的孩子,弟弟變成了哥哥,哥哥變成了弟弟,颠倒了長幼秩序,悖逆了宗族傳統。
僞造生辰的事情暫且不論,不過小厚照的童年還是玩得十分開心的。
朱厚照四歲的時候,看見天上飛的鳥兒,于是心生一計,自己動手折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紙飛機。
五歲的時候,小厚照看見侍衛腰間挎刀,就自己動手劈出了一柄木劍。
終于到了六歲,禮部再次強硬提出皇太子的教育問題,朱祐樘再也拖不下去了,隻得答應了禮部官員們的一衆要求。
于是,小厚照的快樂童年就此結束,開啟了痛苦的求學生涯。
弘治十一年二月,以程敏政、劉健、李東陽、謝遷為首的豪華教育班底總算是形成了,為朱厚照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
具體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習字。春夏秋月每日寫一百,冬月每日寫五拾,筆法點畫,務要端楷。
二、每日午膳後,從容遊息,或習騎射。
三、每日夜讀本日所授書目各十數遍,至熟而止。
四、凡讀書三日後一溫,須背誦成熟。遇溫書之日,免授新學,講官通講,須曉大義。
五、每日授學起止,預先一日,校書官開寫帖子進呈。
六、凡遇朔望(每月初一和十五)及大風雨雪,隆寒盛暑,暫停講讀習字。
七、每日合用侍班官二員,講讀四員,侍書官一員,校書官一員。
以上是朱厚照同學的修學規程,接下來,再看看他的師資陣容:
校長:程敏政(正院級)、劉健(副院級)、李東陽(副院級)、謝遷(副院級)
班主任:楊廷和(詹事府左中允)
科任教師:焦芳(侍講學士)、楊守址(侍講學士)、王鏊(少詹事兼侍講學士)、李旻(左谕德)、王華(右谕德)、靳貴(校書兼侍講學士)
陪讀老師:梁儲(翰林院侍講兼司經局洗馬)、白钺(翰林侍讀、東宮講讀)
主修課程:《論語》、《孟子》、《大學》、《尚書》、《中庸》
選修課程:《繪術》、《騎術》、《箭術》、《書法》、《聲樂》、《算術》
修習學生:朱厚照(特種班授課,僅此一名)
課程剛開不久,朱厚照就顯露出驚人的天賦,所教所學一點就通且多才多藝、反應靈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典型的天才。詩、詞、歌、賦,對于朱厚照來說皆是皮毛,在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外,他還輔修了晦澀難懂的梵文,以及自學小語種——葡萄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