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那個夏天,皇帝朱祐樘走了,小皇帝朱厚照被迫上崗營業。
内閣拟定诏書,昭告天下,通曉各國,将來年定為正德元年。
很快,登基大典在隆重且熱烈的氛圍中完成,小皇帝朱厚照須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并且要接見各國使者,禮儀繁雜冗長。雖說在當太子時已經接受過相應的培訓,但真到了上場的時候,小皇帝心裡還是有幾分發怵。
接見外使的工作進行到了一半,朱厚照實在是困得不行,必須要立刻、現在、馬上午休。
于是乎,朱厚照命令三大輔臣劉健、李東陽和謝遷接替自己的工作。
三大輔臣無奈,隻好向各國使臣連連道歉:陛下還年輕,尊使多多包涵!
在三大輔臣及文武百官看來,皇帝朱厚照隻不過還是個小娃兒,心性尚未安定,還處于叛逆期,主要工作無非就是當個門面,具體工作安排和執行還得靠朝中大臣掌舵。
帝國權位更疊,難免會有外部勢力觊觎。
因此,兵部尚書馬文升肩上的擔子逐漸重了起來。小皇帝朱厚照剛繼位不久,還處于大明國喪期間,蒙古鞑靼部的首領小王子率領精銳進犯大明邊境,大肆燒殺搶掠。
邊關将領迅速組織軍隊進行抵抗,沒想到接連敗退,死傷三千多人,損失馬匹及糧草不計其數。消息傳到北京,馬文升氣得吐血,這可是從“土木堡之變”以來,遭到的前所未有的打擊。
内閣和兵部迅速召開會議,商讨如何退敵之策。
小皇帝朱厚照聽聞此事,不僅毫不生氣,反而高興壞了,他帶着劉瑾等心腹,闖進會議室,豪言道:那個誰,小王子是吧?很猖狂嘛,兵符在哪裡,朕要禦駕親征,滅了這個小王子。
此話一出,吓得内閣和兵部的大臣們冷汗直冒,紛紛進言:陛下,萬萬不可呀,您還年輕,不可莽撞呀!
朱厚照内心OS:年輕?我都十五歲了,不小了,太祖皇帝十五歲都開始準備造反了。
朱厚照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翹着二郎腿,倡言道:都不讓朕去,是吧?今天把話撂在這兒,朕還就非去不可,看看是他小王子厲害,還是朕厲害。
衆臣:陛下,您都沒出過北京,這一下子跑那麼遠,會水土不服的。
朱厚照拍桌而起,吼道:水土是誰?
衆臣:……(一排一排的烏鴉掠過)
朱厚照眼珠子一轉,似乎氣氛有點不對勁:幹嘛都不說話,啞巴了?
劉瑾輕聲附在朱厚照耳邊,說道:陛下,水土不是說某個人,而是怕您吃不了苦。
朱厚照兩個鼻孔被氣得忽大忽小,暴略道:哼,你們就是看不起朕,覺得朕不如那個小王子,是不是?
衆臣:陛下,您誤會了,您這大軍一出,乃是天威震怒,定會牽扯甚廣,但是現在财政緊張,不宜勞師動衆呀!
朱厚照少少吐出一口氣,冷靜了幾分,說道:原來如此,那就是說沒錢了呗。
衆臣:是呀!是呀!打仗沒錢的話,肯定是打不赢的呀!萬一打輸了,陛下可就沒面子了。
朱厚照忽閃忽閃眨着大眼睛,沉聲說道:既然這樣的話,那你們看着辦吧,改天把小王子叫到皇宮來,朕要和他一對一比試一番。
衆臣:陛下英明!
就這樣,小皇帝朱厚照打消了禦駕親征的念頭。
但是,又從他心底生出了一個要和小王子對決的念頭,讓他決定發憤圖強,勤于健身,更崇尚武鬥,這讓他在多年以後的應州之戰當中,得到了充分發揮。
衆臣說服了皇帝不再禦駕親征,心裡稍稍放心了許多,但是接下來還是要處理鞑靼小王子入侵的事情。内閣和兵部幾番商議,也沒得出個結論,最終,由兵部給出退兵方案,呈報内閣即可。
好吧,現在壓力給到了兵部。
原兵部尚書馬文升因為防禦不力,提出了辭職報告,于是原兵部侍郎劉大夏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主持抵禦鞑靼事宜。
劉大夏一上任,便立即召開緊急會議。
劉大夏此時已經六十八歲,胡須花白,但依舊精神矍铄,很多年輕小夥子都比不上他。
等兵部所有參會人員到齊,劉大夏才微微說道:大家夥兒,都說說吧,怎麼退敵?
兵部打工人甲:老大,蒙古騎兵機動性太強,實在是不好進行布防,隻能是以優勢兵力進行圍剿。但是,孝宗時期實行裁軍政策,而且大多都是屯田軍,可能圍不住呀。
兵部打工人乙:老大,國喪期間,不宜興兵,恐觸天怒。
兵部打工人丙:老大,戶部那邊對接過了,現在沒錢,軍費不足,恐怕難以支撐持久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