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樣的寶貴經驗,朱厚照心裡開始策劃下一次更大的行動。
而這個行動,将會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
八個月後,居庸關前,一位神秘客人悄然而至。
當這位神秘客人摘下鬥笠和面罩之後,可以發現,他正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他怎麼會突然到了居庸關呢?要從郊祀過後的圍獵說起。
自從郊獵之後,朱厚照總結出了經驗,隻要自己完好無損,并且不影響朝臣們的正常工作和薪資待遇的情況下,朝臣們還是會對自己網開一面的。
再加上江彬長期給朱厚照講述邊關的長河與落日,以及邊關的戰鬥摩擦和風土人情,引得朱厚照對心裡直癢癢,并時常表現出要親臨邊關的興緻。
江彬抓住朱厚照這個心理,便誘導說:“陛下,若有機會的話,您一定要随我一起去一次宣府,親自感受那塞外的風光,體驗馳騁疆場的感覺,那種暢快,是北京皇城裡永遠都無法感受得到的。”
朱厚照心動了,他對江彬的提議深以為然。
于是,兩人便精心策劃了一次大膽的“逃出北京”計劃。
後世很多人将這個出逃計劃歸罪到江彬身上,其實并不見得,因為沒有江彬,還會有胡彬、海彬或者别的什麼彬,核心是在朱厚照身上,而不是在江彬身上。
正德十二年八月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朱厚照帶領着江彬、劉彩兒等一行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從豹房出發,穿過德勝門,直奔居庸關。
到了居庸關,朱厚照便親自上前叩關,他大喊着:“關上的人聽着,我是當今皇帝朱厚照,快給老子打開關門,放我出去。”
朱厚照的心願,就是想去關外看一看,走一走,帶着心愛的人兜兜風。
可是,這個美好的願望,被居庸關的守關禦史張欽攔在了關内。
朱厚照要是早知道會有今天,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任命張欽來當這個禦史。
張欽十分威武地站在關上,朗聲喊道:“來者何人,竟敢冒充當今聖上,可知此乃死罪?”
“張欽,你看清楚了,老子就是皇帝,看清楚點。”朱厚照坐在馬背上,非常無語,不得不将鬥笠和面罩扯下,伸出頭說道,“你瞧仔細了,朕命你馬上打開關門,放我出去,不然當心朕誅你九族。”
“哈哈哈哈,你可真會說笑!”張欽仰天長笑,說道,“皇上現在應該在北京,怎麼可能會到居庸關來?更何況,關外蒙古人猖獗,别說您是皇上,即便是一個平民百姓,我也不能放你出去。想當年,英宗皇帝就是不聽忠臣之言,才導緻了土木堡之變,你要真是皇上,那就聽我一句勸,回去吧!”
張欽是個不怕死的主,壓根就不管朱厚照威脅。
土木堡之變才過去六十多年,這要是真讓皇帝出了關,不出事還好,萬一出點事,那自己就是千古罪人。
張欽心裡非常清楚:甯受這一時之氣,也不能背千古罵名。
朱厚照見張欽油鹽不進,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
身後的劉彩兒和江彬見狀,隻好勸說朱厚照,居庸關出不去,換個地方出去也是一樣的。
殊不知,既然皇帝出現在了居庸關,那麼張欽随即就下發文書,命北線所有關卡全部關閉。
想出去?哼,沒門。
朱厚照在居庸關碰了一鼻子灰,隻好調轉馬頭,朝着昌平出發。
不料,到了昌平之後,才得知張欽下了命令。
朱厚照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馬撤了張欽的職,但無奈出門跑得急,忘帶了玉玺及相應聖旨诏書。
朱厚照思來想去,還是要從居庸關出去。
于是,他派随行的太監劉嵩前往居庸關傳聖上口谕,命令張欽立馬開關。
但張欽根本就不吃這一套,他腰挎寶劍,親自鎮守關門,威風凜凜。
劉嵩見到這情景,被吓得連跪帶爬地回到昌平,哭訴道:“陛下,那張欽親自坐關,老奴差點就回不來了!”
朱厚照被氣得連連跺腳,咬牙切齒地叫喊道:“張欽這個匹夫,氣煞我也!誰有本事,去把張欽給老子砍了,朕封他為新的禦史。”
然而,随行的衆人一個也不敢出聲,就連江彬都默默地躲在朱厚照身後,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張欽号稱“鐵面閻羅”,看來這名号可不是白來的。
朱厚照沒有辦法,隻能在昌平幹着急,啥也幹不了。
除了朱厚照着急之外,北京城裡的人,可比朱厚照更着急。
朱厚照的首席秘書梁儲照常上班,可是到了辦公室才發現,頭一天送進豹房的奏疏還沒個影,便心中起疑。
于是,梁儲跑到豹房打聽,這一打聽可不得了,皇帝逃了!
梁儲被吓得差點腦供氧不足,他連忙回到内閣,将事情告訴了楊一清、費宏和蔣冕等閣老。
衆人聽後,也是驚駭不已,緩了片刻之後才想起來,趕緊把皇帝追回來呀!
小祖宗啊,您可千萬不能出事啊!
您要是出了點纰漏,老臣将來怎麼去見先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