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總兵王勳接到朱厚照的命令後,立即派出小股精銳北上打探情況,得知鞑靼騎兵分道南下,一支騎兵約莫萬餘人從左道直插榆林,另一路大軍由小王子親自帶隊,企圖經大同南下,劫掠太原,并在大同北面重鎮孫天堡安營紮寨。
了解完情況之後,王勳手書一道送往陽和,将敵軍情況禀呈給朱厚照。
另一面,會同副總兵官張輗、朱巒等人做好戰前準備,尋機率領所部主動反擊。
大戰将至,王勳心裡直犯嘀咕,這将是自土木堡之變後的第一大戰,誰的心裡都沒底。
直至深夜,王勳和同袍們還在署衙推演戰局,他們心裡都明白,明軍主要以步兵為主,主動去攻擊鞑靼騎兵,無異于以卵擊石。
然而皇命不可違,即便是舍了這條命,也得硬着頭皮上了。
身處孫天堡的小王子達延汗并沒有特别在意大同守軍,一如往常,準備以騎兵機動性靈活的優勢,迅速拿下大同,劫掠一番之後,再迅疾北上,過個好冬。
沒想到的是,這一次,明軍竟然會主動進攻。
十月初一,明軍三更造飯,四更出發,在大同總兵王勳的率領下,一萬五千兵馬在天色的掩飾下悄悄進發。
清晨,時至辰時三刻,明軍與鞑靼騎兵在大同城外的秀女村迎頭相撞。兩軍一相逢,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旋即厮殺到一處。這一次的明軍與以往不同,每個人眼中都充滿了殺戮,也是鞑靼騎兵從未見過的恨意。
王勳當即下令,命火铳營全發齊射。
兩輪擊殺過後,鞑靼騎兵見識了明軍火器的厲害,小王子作出戰略調整,命騎兵分兩路迂回,準備繞開明軍火铳營,從側翼發動攻擊。然而王勳提前預判了小王子的意圖,早就在大軍兩翼部署了盾牌兵。
在盾牌兵的護衛下,明軍率先發起猛烈攻擊。
王勳親自率軍沖鋒在最前沿,朱巒統管後勤,留守大營。
小王子是知道王勳這号人物的,向來比較保守,這次怎麼會一反常态呢?經過兩路騎兵的迂回進攻返回後,得知中軍大營矗立着“朱”字旗,原來是這個朱壽來了。
哎,真是個傻孩子呀,真正的朱壽還在陽和呢。
這哥們兒,叫朱巒。
小王子将朱巒當做了朱壽,誤将小股明軍當成了主力。
于是,小王子下令,不要與明軍主力打對攻,轉而以守為攻,且戰且退,企圖繞開明軍主力,調轉槍頭前往應州。
這正是朱厚照的計謀。
王勳自己都沒想到,居然碰上了鞑靼騎兵主力,而且還莫名其妙的赢了。
身在陽和的朱厚照接到王勳的告捷信,嘴上不由得揚起了笑容。
這隻是一次小小試探,就當是大餐的前菜而已。
朱厚照旋即下令,命王勳緊緊尾随鞑靼騎兵,将敵軍死死咬在應州。
随後,朱厚照連下幾道命令,分别發往駐紮在聚落堡的遼東左參将蕭滓、駐紮在天城的宣府遊擊時春以及駐紮在威遠的平虜遊擊周政等人,率軍馳援應州,準備在應州打一場圍殲戰。
此刻,那個嬉戲玩鬧的青年天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個久經沙場、沉穩鎮定的指揮官。
百裡之外的小王子似乎感應到了什麼,他突然下令,命左道進軍榆林的騎兵,迅速朝着應州進發。
十月初二晌午,王勳率領的明軍在城北之外的五裡寨與鞑靼騎兵再次遭遇。
為了防止鞑靼騎兵溜走,王勳下令率先發起進攻。
小王子被尾随而來的明軍襲擾,弄得心頭十分不爽,當即決定,與明軍展開厮殺。
小王子深深感受到,這個神秘的朱壽,是一個可敬可佩的對手。
既然如此,那就來一場真刀真槍的對決吧。鞑靼騎兵利用自身的優勢,不斷沖擊明軍陣營。
由于得到皇帝的死命令,無論如何也要把鞑靼騎兵拖住,王勳在厮殺往來之中,每次都身先士卒,以激發出明軍“敢戰、能戰”的鬥志。
雙方激戰至黃昏時分,前後數十個回合,互有損傷。
然王勳所率部僅有萬餘人,兵力上過于懸殊,不得已隻好采用龜縮戰略,堅守不出。
等到晚上,趁着大霧彌漫之際,應州守備左衛城都指揮徐輔領軍來援,才得以撤進了應州城。
雙方陷入對峙階段。
夜晚,小王子收到探查消息,明軍主帥朱壽并未在應州,先前所見到的“朱”字旗,乃是後勤總兵朱巒的旗幟。
小王子聽後,氣憤不已,命大軍連夜圍住了應州城,企圖對明軍實施圍點打援的戰法。
十月初三上午,大霧還沒散去,小王子為确保攻城萬無一失,計劃在霧散之後開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