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就說那人不是什麼好貨,你看吧。”王凱耀筷子尖對着烤魚,點了兩下,相當得意,“你耀哥什麼時候看人看錯過?”
他穿一身黑,很難說不是為了顯瘦,稍顯圓潤的下巴卻露了端倪。
正是傍晚,烤魚店客座已經滿了,人聲鼎沸,橙黃燈光裡似乎都帶着魚皮被炙烤的焦香味兒,啤酒在一旁咕噜噜起泡。這家店從他們小學開到現在,老闆換了一代,味道和價格卻始終沒變,越開越熱鬧了。
“得了吧,每次分完了才來馬後炮,給你得意的。”袁莎莎揀着魚肉吃,手腕上雞零狗碎的首飾連帶着唱起交響樂,她歎了聲,“我品味這麼好,怎麼看男人眼光就這麼差?”
其實她其他品味也算不上多好,看男人的眼光自然也一脈相承的差,不過朋友們不說,也沒人敢說,她就從來不知道。
“以前是沙子裡淘金,現在是垃圾堆收廢品,難度能一樣嗎。”王凱耀損起同性來從不給面子,突然注意到對面一直沒什麼聲音的兩個人,詫異道:“楚弦,你臉咋了?”
楚弦在這種場合一向是聽的多說的少,他手指搭在杯沿上,聞言擡眼。
就算是在這種昏暗不明晰的燈光裡,他依舊帥的很突出。在現實生活中頭小臉小個高比例好就已經非常難得了,細看五官也相當合宜,狹長的内雙,褶皺斂進眼尾,瞳孔澄澈漆黑,雖然經常性懶懶散散坐的沒什麼正形,但看人時仍是很專心。
但現在,那張帥臉的右側不知道為什麼泛紅了一小塊,上邊印着竹制枕頭的輪廓。一看就不是睡出來的,他從來不在這個時候補覺。
這樣一看看的更清楚了,袁莎莎差點笑出聲:“誰在你臉上烙華夫餅了?膽子這麼大?”
“問你呢。”楚弦不鹹不淡地用手肘碰了碰一旁還在發呆的梁又木,“說不過就動手,力氣還大的很。”
梁又木人還沒反應過來,就反射性“嗖”地飛過去一個眼刀。
王凱耀:“………………”
袁莎莎:“………………”
“你倆多大人了?還打架??”
*****
袁莎莎和王凱耀也是當年的那群孩子堆裡的領頭,小時候正巧家裡人都忙,沒人管的了,野孩子們上山下河掏鳥洞,玩得能穿一條褲子。隻不過時間過的快,有的人搬家了,有的人轉學了,有的人不知怎麼的就失了聯系,最後能一直保持着聯絡的隻有他們四個人。
這是很難得的事情,特别是在袁莎莎她爹創業突然暴富之後,這位草屋裡飛出的金鳳凰大小姐沒嫌棄他們,依舊二的别出心裁。
“這次回國估計得待個一兩年的。”袁莎莎顯然對自己國外的那個看上去精神狀态不太穩定的男朋友心有餘悸,又揀了片生菜吃,有點疑惑,“又木,你怎麼今天都不說話?”
平常雖然話也不多,但是不至于像今天這麼沉默。
畢竟梁又木經常神遊天外大家都知道,和她一起走的時候要多注意注意前面有沒有電線杆啊樹的,免得這人一頭撞上去。
梁又木遲鈍地握住手邊的啤酒杯,白霧在她指尖飛速融化,滴落成冰涼的水珠,她道:“……沒什麼。”
表面上八風不動,内心裡海嘯盈天。
第二次了。已經是第二次了!!
而且又是楚弦。又是楚弦!!!哪怕換個人都行啊!!她現在看楚弦都越看越奇怪了!!
比起袁莎莎的那個外國男朋友,梁又木現在更擔心自己的精神狀态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那種身體不受控制的感覺她不想再來第三次了。……還有那段文字,她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明明僅僅是第一人稱,又稱不上文學性的内容,卻有着如此強的感染力,能讓人腳趾跟着頭皮都一起發麻,一個字都忘不掉。
梁又木洩憤似的仰頭喝了口啤酒,就在皺着眉毛閉眼的間隙,她再度看見了熟悉的金色身影。
那隻長的不太正經的丘比特跳上了桌,就站在她的碗碟前,仰着腦袋一動不動地注視着她。
梁又木:“…………”
她有點麻木地望向其他三個人。
袁莎莎還在抱怨,不過抱怨的對象從神經病前男友換成了親爹;王凱耀忙着吃菜,楚弦垂着眼眉有一搭沒一搭地應着。
果然。
除了她,沒有人看得見。
梁又木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觀沖擊中終于保持了鎮靜,她想她大概還能從這隻東西——客氣點,叫做小精靈算了,能從它身上得到點什麼信息。
“我去下衛生間。”
“行。”
*
烤魚店的衛生間光線不佳,鏡子也裂了幾條縫,梁又木抱着手臂,和洗手台上的丘比特對峙着。
場面非常凝重。
不知道是因為她的心理作用,還是這玩意兒的确在變得越來越清晰,總之梁又木竟然發現它頭頂上有兩個小小的熊耳朵,背上的弓箭頂部是愛心。
……賣什麼萌呢?
“說吧。”梁又木打破沉默,“我該怎麼做。”
正如她所說的,哪怕是換個人也好——當然也有她非常不适應的原因,除此之外,她和楚弦幾乎可以算是擡頭不見低頭見,這是沒辦法避免的事情。
别人尚可以疏遠,她和楚弦不可能不見面。
梁又木都這麼大了,她爸偶爾不想下廚的時候還是會習慣性溜出來一句“到你楚弦哥哥家去吃飯”,明明這個稱呼在她三年級之後就從她嘴裡絕迹了。
丘比特仍是晃悠着:“忏悔啾!”
“忏悔什麼?”梁又木一闆一眼道:“要給目标起碼得提供個對象和方法,我才能執行過程。”
“罪過!罪過!”
“不然這樣。”她發現這玩意就沒說過超五個字的句子,“我問你問題,你回答是或者否。”
丘比特點了點頭,伸出四根短短的手指。
有用!
梁又木壓抑住激動,問:“這件事僅針對楚弦這一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