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改革的春風如同一股新生的力量,吹遍祖國大地,教育領域也随之迎來重大變革。郴江地區師範面向社會,招收有3 年教齡以上的民辦教師。這消息恰似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教育圈子裡激起千層巨浪。對于長期紮根基層教學一線的肖敏與趙剛而言,這無疑是改變命運、實現自我提升的絕佳契機。他們深知,踏入師範院校,不僅能系統學習先進教育理論,提升教學水平,更是為自己的教育事業開辟一條全新的道路。
然而,機會雖誘人,現實卻如同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橫亘在他們面前,讓兩人陷入兩難抉擇。趙剛,這位一心撲在鄉村教育事業上的樸實教師,家中情況錯綜複雜。父母年事已高,身體每況愈下,弟弟妹妹還在求學階段,家中的幾畝責任田更是全家生計的來源。學校裡,他所負責班級的學生正處于學業關鍵期,一旦離開,學生的學習必然會受到影響。一邊是提升自我的難得機遇,一邊是沉甸甸的家庭責任和對學生的牽挂,趙剛在兩者間艱難徘徊,内心被反複拉扯,痛苦不堪。
與此同時,心懷不軌的李康傑聽聞消息後,心中的報複之火瞬間被點燃。李康傑的父親□□身為大隊支書,在村裡頗具話語權。李康傑盤算着利用這層關系,給肖敏和趙剛使絆子。他大搖大擺地來到學校,趾高氣昂地對校長說:“校長,肖敏和趙剛這兩口子,不能同時報考師範。要是他倆都去,學校教學不得亂套?要是不聽勸,執意報名,村裡就重新考慮他們民辦教師的資格,想幹這活兒的人多着呢!”校長面露難色,試圖解釋這是難得的提升機會,李康傑卻充耳不聞,還惡狠狠地補充道:“還有,複習假也不能批,這時候請假,像什麼樣子!”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趙剛一家圍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召開了一場氣氛凝重的家庭會議。趙剛的父親率先打破沉默,目光堅定,語重心長地說:“剛子,這機會來之不易。雖說家裡困難,但知識能改變命運,你放心去考,家裡有我和你媽頂着。”母親在一旁頻頻點頭,附和道:“兒子,你隻管專心備考,家裡的事不用操心。”弟弟妹妹們也紛紛發言,妹妹一臉認真地說:“哥,我已經長大了,能照顧爺爺奶奶,還能輔導弟弟功課。你安心去考試,争取考上好學校。”弟弟也用力點頭,眼中滿是對哥哥的信任:“哥,我會聽話,好好學習,你一定要考上!”
在家人的支持下,趙剛心中燃起一絲希望。然而,肖敏卻陷入深深的糾結之中。她看着年幼的女兒趙知音,也就是大家疼愛的音音,心中滿是憂慮。音音不僅年紀小,身體孱弱,左手指還有殘疾,正需要父母的悉心陪伴與照顧,怎能将孩子完全丢給年邁的公婆呢?她輕輕撫摸着音音的頭發,眼中滿是不舍。
夜晚,等音音入睡後,肖敏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她深知這次機會對趙剛的重要性,可一想到趙剛家中的困境、學校裡離不開老師的學生,以及年幼的音音,内心就如被螞蟻啃噬般痛苦。她在心中反複權衡:“如果我去報考,音音怎麼辦?公婆身體不好,肯定忙不過來。可如果我放棄,趙剛就能有更多精力去提升自己,回來更好地教孩子們。我也能在這段時間幫他照顧家裡,代課……”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深思熟慮,肖敏最終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報考,全力支持趙剛。她在心中默默期許,希望趙剛學成歸來,能為石山小學的孩子們帶來更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