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是勘探地下土壤土質和是否有堅硬岩石之類的啦。找準位置才能事半功倍嘛。】
原來是這樣。
李世民看了天幕的解說才了然。
沒想到這一千年後的華夏,真是日新月異,和大唐截然不同了。
趙俊凱測量找準位置之後,操作師王建國就直接操作AI智能盾構機上場了。
盾構機,實際是盾構法的隧道掘進機,即圓弧形的掘進機在前面挖出通路,後面則同時鋪設水泥。
現在的盾構機為了避免擾民,噪聲都很小,而且挖出來的還不會沉降,很先進了。
等到盾構機自己下去挖掘後,程千裡、李世民等人都有些茫然。
李世民看着這三個人就在外面站着,也不下去,驚訝問道:
“你們就...這麼站着嗎?”
說到這裡,負責工程操作的王建國就嘿嘿一笑,指了指手裡的平闆操作界面:
“我們現在都用上AI,也就是人工智能了,不用人。機器會自己規劃最佳路線,然後自己挖掘鋪設。”
在古代挖隧道就是容易,現代城市得擔心電線光纜還有下水道什麼的,必須非常小心。
古代長安就不一樣了,平推下去就行,那叫一個快。
雖然聽不太懂,但是看着已經鋪設出來的洞口,裡面都鋪好了叫水泥的東西十分結實,李世民、程千裡等人都啧啧驚歎。
此時,前面挖完之後就要把土運出來,李豐說着就走上了一台挖掘機,開始把洞裡的土挖出來運到一邊倒掉,更是讓旁邊好多士兵忍不住張望過來。
哪怕是李世民,此時都目不轉睛,視線很難從挖掘機上移開。
【哈哈哈,我就知道沒有一個男人能拒絕挖掘機,包括李世民!】
【我一個現代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的,甚至還有點想上去試試!】
不隻是現代人,要不是晚上還有一場硬仗,李世民都想上去試試。
程千裡就沒那麼多顧慮了,在旁邊看挖掘機看得兩眼放光,躍躍欲試的:
“看起來挺容易啊,這東西要用到戰場上多好。壯士,讓我學一學,用到戰場上去吧。”
李豐其實一開始也想的,但是他很快看到權限僅限于用于本次任務,頓時有些遺憾地搖搖頭:
“不行哦。權限不夠的。”
太過于超越時代的東西,想必使用起來也有所限制。李世民倒是有所預料,并不遺憾。
而且一旦太過依賴這些大唐難以造出來的器械,隻怕日後隻會讓後世子孫更加松懈,反而不是好事。
說話間,一條隧道就已經挖一半了,李世民等幾人下去看了看,便見這隧道鋪得十分結實、寬敞,遠遠超出了自己臨時用一次的預期。
“這可真是鬼斧神工!
你們一千年後的技術,真是令世民難以想象。”
李世民不禁感歎萬分,把旁邊的李豐都聽驕傲了。他立刻說道:
“這算什麼啊。當年我們還參加過三峽大壩的修築工程呢。
三峽陛下你知道吧,我們在三峽上遊建了一百多米近兩百米高的大壩,既能防洪洩洪、進行水利運輸發電,還可以把南方的水調往北方使用。”
如此巨大的工程,李世民隻在心中想象幾分,便越發對華夏現代的光景感到好奇了。
“隻是,這樣醒目的工程,萬一被敵人破壞毀掉?”
【安啦,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莫不是來找死?】
【三峽大壩裝了反導系統的,他要敢發射,我們一顆導彈攔截,一顆東風快遞直接飛出去送他一朵大蘑菇】
這樣聽起來,未來的華夏在周邊國家之中,似乎地位也很高嘛?
“聽起來很好,倒是遠勝我大唐了。”
【哎呀,我們跟二鳳大大那時候不能比了。我們還在民族複興的道路上呢。】
【對呀對呀,我們民族複興的目标就是唐漢的輝煌!
萬國衣冠拜冕旒,我們還沒實現呢。】
這些後代人雖然有時候說話很膽大,倒是謙遜可愛。
李世民和天幕聊着的時候,隧道便已經修了七八分。
此時天色已晚,衆人剛剛用過晚餐不久,忽的聽到城外一片号角聲和巨響聲。
果然如李世民所料,安慶緒已然率十萬大軍開始攻城。
而那巨響聲就是叛軍的沖車撞到長安城門時,發出震天撼地的動靜。
在大唐,攻城主要使用沖車、雲梯、抛石機以及火箭等工具。
為了能盡早攻下長安國都,安慶緒甚至還在長安城牆不遠處搭建了攻城塔。
不過好在長安畢竟是國都,城牆年年維護,質量要比别處更好,因此并不是那麼容易被沖破的。
更何況守城的士兵在李世民的安排下井井有條,用水、土撲滅火箭,攀爬雲梯的則用石塊火油投擲砸下。
至于敵方費了半天勁搭建成的攻城塔,李世民遠遠搭弓射箭,将點了火的箭射出。
隻見夜空之中,那火箭如同流星一般精準落在木質的塔上,很快便燃起大火,攻城塔直接垮塌。
但長安城畢竟城牆周長太大将士不足,隻這麼一直守着,難免會有傷亡。
因此此時若能夠發動偷襲,攻守之勢便會迅速轉變。
【隧道好了嗎?什麼時候反擊呀?可急死我了!】
别說天幕觀衆看着着急,程千裡也來來回回在城牆上下跑了好幾次了。
就在兩方攻城、守城焦灼之際,工程隊的李豐終于從隧道裡出來說道:
“兩條隧道都修好了,現在就可以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