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乾佑跟着驸馬張垍一路進入長安城之後,忽然 “砰” 的一聲,身後的長安城門就被關上了。
作為能在潼關打敗哥舒翰的大将,崔乾佑立刻察覺不對,迅速朝旁邊一閃。
隻聽“唰” 的一聲,一隻鋒利的羽箭正紮在他原來所在的位置。
“有詐!快防禦!”
然而這話已經晚了,旁邊的士卒反應不及,鋪天蓋地的箭雨已經射了過來。随後慘叫聲四處響起。
等到叛軍終于用盾将箭雨攔住的時候,長安城牆下已是血流成河。
此時,李世民才從埋伏的街巷邊騎着馬出現,那不緊不慢的态度仿佛遛狗一樣悠然自得:
“多謝驸馬助我一臂之力,回頭我定會向父皇請奏,大大嘉賞于你。”
這話說完,張垍臉色陡然變的慘白,旁邊的崔乾佑臉色一黑,憤怒地一把扯起張垍:
“你居然敢耍我們詐降?
你找死!”
“不不,我沒有,将軍信我,是他,啊——”
話音還沒落,崔乾佑已經一刀捅了過去,張垍瞬間慘叫出聲。
“郡王快救我,我,我可是你姑父啊!”
【啊呸,這個時候想起來自己娶了公主是一家人了?
開城門的時候咋就沒想想自己的妻子,沒想想長安城的百姓呢?】
對此,李世民自然是冷哼一聲,連看都懶得看,繼續持着弓箭朝崔乾佑射去。
崔乾佑本來還想再給張垍一刀,但見對方箭雨襲來,隻得在叛軍的掩護下往城外撤去。
好在他在城外留了三千兵馬作為外援,此時接到城内的信号,兩邊同時攻打城門意圖突圍而去。
不過,李世民早已在城内埋伏好了大批的守軍和不良人。
不良人作為大唐城管,各個都十分熟悉長安城街道的地形,很快将叛軍堵在坊市街巷中,利用地形的優勢以少對多逐個擊破,依舊輕松應對。
而城外,李世民在南門城門口埋伏了重甲騎兵,此時也在程千裡的帶領下朝叛軍殺将而去,瞬間就把城外的人下了餃子包圓。
城内城外的叛軍腹背受敵,然而即便他們點燃了火箭信号,遠處的安慶緒再派人來援的時候也已經遲了。
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内外的叛軍皆已被斬過半。李世民瞅準時機,一箭正中崔乾佑的咽喉,随後便立馬高聲說道:
“崔乾佑已死,賊子大勢已去,放下武器降者不殺!”
很快,這将近五千的敵方精銳或死或俘。
而趕來支援的叛軍見勢不妙,對方大勝,便不戀戰立馬撤離。
此戰大獲全勝,與此同時,李世民還發現不良人中有一人格外勇猛,在獨身被困于巷中一人殺掉敵人數十。
真可謂是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因此,李世民特意命人将此人喚來:
“壯士英勇殺敵,頗有俠者之風。閣下是隸屬不良人?”
不良人是唐朝維護城市治安、捉拿盜匪的特殊群體,由退伍府兵、曾經的匪徒或江湖俠士等任職,皆低于九品,屬于下吏。
但李世民觀此人眼中頗有正氣,行為舉止也不像是底層匪徒。果然,這人雙手抱拳行了一禮說道:
“在下張小敬,并非隸屬不良人,之前在禁軍當中擔任屬官。”
這時程千裡一拍腦袋,随後恍然大悟:
“張小敬!我記得你!
之前傳來消息,你是在馬嵬坡率先殺掉了楊國忠父子的人?怎麼之後不在禁軍又折返長安了?”
張小敬對程千裡後面的問題卻沉默了。
當時在馬嵬坡,他憑着一腔憤怒與孤勇,帶頭圍堵并手刃了逆賊楊國忠。可然後呢?
他不過是個無名小卒,既非世家又非權貴後裔,還是手刃楊國忠的領頭人,更是為人所忌憚。
試問天底下,哪個皇帝敢用他這樣叛逆造反的“刺頭”?
玄宗匆匆西行進入蜀地,明顯是将國事與百姓都抛諸于腦後,隻顧着逃命了。
然而新登基的聖人也不敢折返長安守衛國都,讓他發覺這人并不是一位有膽識的君主。
眼見之處皆是戰火,他卻茫然不知所往。
而就在這時,他聽到了長安建甯郡王傳來大捷,于是他便立刻辭去了禁軍的官職,回了長安。
于他而言,殺了楊國忠,在官途上便是難解的死局,他便想着加入不良人。
“隻是如今,不良帥怕叛軍混入其中,我還正在考校期,未曾入職。”
【哦沒明白了,原來這是在城管實習期呢!】
【張小敬?好像在哪部電視劇裡見過?
還别說,他這個大頭,和劇裡長得還挺像。】
【你是說原型人物像演員是吧?倒反天罡了也是哈哈哈。】
【是個勇士啊。隻可惜這年頭底層人基本沒有出頭的可能。】
不隻是天幕這樣分析,張小敬也一直都是這樣以為的。直到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溫和地笑着對他說:
“有本事、有熱血之人,隻做不良人實在是屈才了,不如到我帳下為前鋒,殺敵立功做大将軍如何?”
聽聞此言,張小敬猛的擡頭,心頭的熱血仿佛在一瞬間沸騰起來:
“願為郡王、為大唐誓死效力!”
此時張小敬的心境,恐怕唯有杜甫才能知曉。
杜甫得知時已經是清晨,他不禁感慨萬分,便給李白寫去了一封書信。
也不知道太白兄此刻究竟在幹什麼呢?
當年他二人尚且年輕,太白兄能寫詩也提的動劍,嶽山同遊一别之後在未曾見過。
太白兄離開長安于道觀中清修,聽聞安祿山叛賊攻打長安,應當也是坐不住了吧?
如今郡王用人不拘一格,心胸寬廣,頗有當年太宗之風。想來太白兄,也終于能一償心中所願了。
長安城被圍困,杜甫的信件當然不是那麼容易送出去的。不過長安城中,李世民再次大勝、斬首敵方大将的消息,在清晨時分已經傳遍了全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