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吳府院牆在夕陽下投下長長的陰影。溫缜站在朱漆大門前,擡頭望了望門楣上【積善之家】的匾額,嘴角微微抽動。
“溫秀才,這邊請。”縣令擦了擦額頭的汗,引着二人繞過正堂,他看着溫缜有條不紊的模樣,也放下心來。
狄越執劍跟在溫缜身後,縣令看這年輕人身材挺拔,眉宇間透着一股銳氣,與溫缜容儀矜嚴的氣質形成鮮明對比。
吳府内一片寂靜,隻有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溫缜注意到回廊上的青石闆縫隙間生着幾株雜草,牆角蛛網密布,顯然仆人甚少,難以打掃周全。
“密室在何處?”溫缜問道,聲音在空蕩的庭院中顯得格外清晰。
縣令指向西側一處不起眼的小院,“就在那書房後面。吳大說,那是吳老爺處理私密事務的地方,平日不許人靠近。”
這個案子縣令很用心,太大了,大到查不出來,他的烏紗帽就難以承受。
三人穿過曲折的回廊,來到一間低矮的書房前。門上的銅鎖已開,歪歪斜斜地挂在門環上。溫缜推開門,書房内陳設簡單,一張紅木書案,幾把椅子,靠牆的書架上整齊排列着賬冊和書籍。
“暗門在哪?”
縣令走到書架旁,伸手抽出一本《論語》,隻聽"咔嗒"一聲輕響,書架緩緩向一側移開,露出一個黑洞洞的入口。
溫缜從袖中取出火折子,輕輕一晃,火光亮起。他舉着火折子率先走入暗門,狄越緊随其後,縣令猶豫了一下,也跟了進去。
暗道狹窄潮濕,僅容一人側身而過。牆壁上長滿青苔,摸上去濕滑冰涼。溫缜的火光在幽暗的通道中搖曳,映出三人拉長的影子。
“這哪裡是什麼'暗門',分明是條天然的暗道,被人保留下來,沒有聲張。”狄越低聲道,聲音在暗道中回蕩。
溫缜沒有回答,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容易氧氣不足,他的目光落在腳下的青磚上。磚面濕滑,有幾處明顯被踩踏過的痕迹。他蹲下身,火光照耀下,一串模糊的腳印延伸向暗道深處。
“有人最近走過這裡。”溫缜用手指輕觸磚面,“看這腳印的大小和深度,應該是個成年男子,體重不輕。”
三人繼續前行,暗道曲折向下,走了約莫半盞茶時間,前方出現一道向上的石階。溫缜拾級而上,發現頂端是一塊可以移動的石闆。他用力一推,石闆應聲而開,刺眼的陽光頓時傾瀉而入。
溫缜眯起眼睛,适應了片刻才看清外面的景象。出口隐藏在府外一片茂密的灌木叢中,四周樹木環繞,位置極為隐蔽。
“果然通到府外。”縣令鑽出暗道,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兇手很可能就是從這裡出入的。”
溫缜沒有急着離開暗道,而是仔細檢查出口附近。在石闆邊緣,他發現一小塊被撕碎的藍色布料,像是匆忙間被勾破的。他小心地将布料收入袖中,又注意到石階上有幾滴已經幹涸的暗紅色痕迹。
“血?”狄越湊過來看。
溫缜搖搖頭,“這個痕迹明顯時日久遠,也許是朱砂,先出去。”
溫缜又檢查了出口周圍的灌木叢,幾根樹枝有被強行折斷的痕迹,地上還有一串匆忙離去的腳印,方向指向遠處的山林。
“兇手很熟悉吳府布局,知道這條暗道,而且...”溫缜頓了頓,“他離開時很匆忙,可能帶着什麼東西。”
溫缜看向縣令,“大人,帶我們去看看關押的人,我已有了眉目。”
縣令大喜,“好,好,咱們回縣衙。”
溫缜在馬車上閉着眼睛想着事情的發展經過,這個人明顯是吳家人不會防備的人,而且甚是親密。
溫缜将自己代入兇手,[我]知道有一條暗道,但是暗道房門隻能從外面打開,裡面是打不開的,畢是要從外面進去,讓吳老爺打開暗門。
心甘情願讓人打開暗門,必是有不可見人的東西要談,無非是權或利。
但[我]明顯是為了殺人滅口,暗門一打開,裡面的人走出來,就捅死了吳老爺。[我]讓他去找吳家其他人,[我]直接神色如常去内室,老太太見了[我],不僅不慌張,還笑着欲打招呼,然後[我]在她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劈向她的脖子,她暈了過去,[我]掏出了刀。
老仆走進來欲送茶點,結果看見老太太頭都被砍一半了,驚懼異常,害怕到失聲,老仆往外跑,[我]追上他,一刀刀捅得人連喊都喊不出來。
同夥殺了二少爺,他們拿了什麼東西,但是明顯怕留證據,其他的一樣沒拿,再處理好兇殺現場,裝成被江湖人滅門的樣子,結果那個時候丫鬟和婆子回來了,他們躲在了房裡,準備等她們進來再動手,結果兩個女眷打開院門就吓到了,甚至都沒有進院門,直接跑走去找大少爺。
他們這個時候就回到暗室,從暗道走了,然後又想起那個丫鬟,怕她們曝露,他們又返回,将袁家衣裳的一角放在仆人手上,明顯不夠聰明,是以前剪的布料。
這個人,一定是所有人都認識的人,偏偏又是最不讓人懷疑的人。
膽子真大。
溫缜理清楚,就是要鎖定嫌疑人,然後找證據。
縣令将他們帶到縣衙,縣衙的大牢嵌在地底,像一口沉入黑暗的枯井。
溫缜跟着縣令走下石階,潮濕的寒氣立刻攀上腳踝,像無數細小的蟲蟻啃咬着皮肉。
石階陡而窄,越往下走,空氣越濁重。黴味、汗臭、腐爛的稻草,還有更深處飄來的血腥氣,混在一起,沉甸甸地壓在胸口。
溫缜擡手掩住口鼻,真不愧是古代的牢獄,“這牢房這麼破?”
縣令笑了笑,“這裡破了點,但沒人會嫌棄的,這些主要是關押幾天以示警告的,然後是一些未破案的人,在這裡審訊,會容易審一點。死刑犯待遇好,那邊幹淨。”
理解,小懲大誡,坦白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