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自家在江南水鄉現在的這些田地房屋還是挺值錢的,若是變賣之後帶着這些銀子到北方去,還能攢錢買個城裡的鋪子之類,日子絕對會過得很好。
可惜的是,前世裡自己家為了等小英過門,一直沒有提早到燕地去。
等到天下戰火将起,一家人變賣财産往燕地去逃兵災的時候,不但田地和房屋已經賣不起價錢了,燕地那些離燕京城比較好的村子和地塊早已被人占滿。
直到自己一路考中秀才、舉人、進士之後,家中的情況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自己一家在路上的時候,為了躲避兵災,都傷了身體,也導緻了父母、自己和小英身體都不算很好。
特别是小英,本來就被他的兄嫂虐待,導緻身體很弱。一路上逃難經曆更是讓她的身體雪上加霜,後面雖然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錢财來調養,還是沒能保住她的性命。
不光是小英,父母和自己的身體也不見得有多好。長距離的遷徙本來就很辛苦,更何況是逃災。
到了燕地之後的前幾年大家也過得很辛苦、很拮據。但是身體垮了後期真是再花幾倍的精力,都再也養不回來了。
這也成了祖洪才一輩子的遺憾。
這輩子說什麼也不能再走老路了。
祖洪才知道父親這輩子的希望都在自己讀書這件事情上,能讓他下定決心搬遷的,肯定隻有自己讀書成器能走上仕途光耀門楣這一條路。
可是現在若是信口開河,說自己日後能考中秀才、舉人、進士,父親怕是也不會輕易相信的。
于是祖洪才斟酌了一番,最後對父親說道:“父親,我聽說燕地急缺人才。我們江南這邊普通的秀才若是到了燕地,便能在官學當中作夫子,有着穩定的收入,還能給家裡多掙五畝田地。
若是孩兒僥幸能考中舉人,便有機會在燕地做官。
可是咱們江南現在文風盛行,秀才、舉人不勝枚舉,即便孩兒辛苦考中了舉人,也做不得官。
還不如我們全家現在變賣了家産,趁着燕王現在缺人,給的條件好,早早到燕地去謀個前程。
這樣的話,我和小英的婚事便不能再等了。隻能在百日熱孝之中先成婚,然後帶上小英到燕地去讨生活。
當然,因為小英年紀幼小,我們可以隻辦婚禮,等到兩年後小英及笄再圓房。”
祖洪才這些話一說出口,他便發現自己爹爹祖大壽眼神都變了,肯定還是很心動的。
可是周圍的人卻一下子鬧哄哄的勸阻道:
“咱們江南是魚米之鄉,是最适合人生活的地方,幹嘛要到北方那個不毛之地去?燕地可一點兒都不好,要不怎麼沒人呢?”
“就是就是,都說人離鄉賤、故土難離,搬家哪是那麼容易的。”
“好端端的,幹嘛要搬走啊?那邊人生地不熟的,有什麼好?”
“跳出農門走上仕途哪是這麼容易的?才哥你多大的臉?就能覺得自己一定能考中舉人?”
祖洪才知道這是現在絕大多數鄰居們的想法,畢竟誰能提前想到日後天下會亂了呢?
誰能想到,偏居燕地的藩王燕王竟然會是最後的赢家,能将日後的那個皇上打敗了,自己最後登基做皇帝。
到那時,整個中國大地上都是戰火紛飛,沒有一處安穩地。最平穩最未受戰火摧殘的地方竟然就是現在大家認為的不毛之地——燕地。
畢竟那裡是燕王的大本營,日後燕王還将遷都到燕京去,遷都之後,燕京的地價都翻了不止十倍。
祖洪才不能以這些先知先覺的話來勸自己的父親,隻能說道:“父親,孩兒雖然不才,但是對于考中秀才還是極有把握的,不信的話父親可以去問學堂的夫子。
若是孩兒中了秀才,在燕地至少能謀得官學裡一個夫子的位置。
雖然不算正經走上仕途,也能落得一個清貴的名聲,還能不用下田幹活,騰出手來養育孩兒。
說不定日後的孩子就能得到更好的讀書機會,好好栽培一番之後我們家也能改換門庭,以待日後。”
祖大壽聞言之後甚是動心,是啊,下一代不行還有第三代!若是祖家能用三代人的時間跳出農門走向仕途,也是一件大好事。
他祖大壽就是個能對得起列祖列宗的人啊!
于是他便直接說到:“才哥不必着急。你的學業水平夫子早早和我說過。爹爹相信你一定能考上秀才。
我這就去與于有年商議你和小英的婚事,一定讓你們趕在百日熱孝之内成親。
成親之後就不用着急了,我們可以慢慢的變賣一下房産和田地,什麼時候做好準備了,再什麼時候舉家搬遷到燕地去。”
祖洪才聞言松了一口氣,他知道爹爹祖大壽的話現在在家中是一錘定音的,他做的決定母親也絕然不會反對。
自己和小英的婚事算是穩了。
看着跪在一旁臉紅低垂着頭的于小英,祖洪才心中滿是甜蜜。
“小英,我們終于又能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