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接下來兩天,林翠苗不是在辟謠,就是在辟謠的路上。
可任她說得嘴角起白沫,溪頭村大部分婦女就是認定,林翠苗家的兒媳婦,馬上就要去鎮上做生意了。
有人好奇她去做什麼生意,有人嘲笑她不自量力,家裡都窮得叮當響,還想學人做生意,更多的人是幸災樂禍,就等着看他們一家人鬧笑話。
以前林翠苗整天吹牛,說她兒子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學,最後怎樣?還不是出海跑船,做回漁民。
做人就得認命,窮漁村怎麼可能飛出金鳳凰。
如今,她兒子的笑話才過去多久,就換成她兒媳要做生意賺大錢。
還真是笑話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而林翠苗這才發現,人言是多可畏,就算她身上長一百張嘴,也解釋不清了。
她不禁怨恨上林翠花,若不是林翠花到處亂說,也沒有這些謠言,
她還上門找林翠花吵過兩次架,老姐妹兩的關系,有史以來跌至最低谷。
林翠苗罵罵咧咧回到家,迎接她的卻是一屋子的冷鍋冷竈,她不由得悲從中來,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憐的老太太。
也不知兒子兒媳婦跑哪裡去了。
前天買回來一輛二手摩托車後,這兩人就早出晚歸的,也不知是去哪裡瘋玩。
顧悅悅和戚清柏自然不是出去瘋玩,這兩天,他們可都在做正經事。
戚清柏答應過顧悅悅,會全力支持她做生意,自然不會食言。
有了摩托車後,他便載着顧悅悅去鎮上找門店。
到了這會,戚清柏才知道,顧悅悅竟然想開一家裝飾裝修材料的專賣店。
“我哥去省城打工的地方,就是一家建材批發商城,非常大型,生意也非常好,他說以後老百姓肯定有更多的錢建房子,裝修房子,這一行肯定好做。”顧悅悅對戚清柏解釋。
“你也陪我去鎮裡了解過,沒有一家專門賣這個的,隻要我們把店開起來,肯定就有生意。”
這兩年,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陸陸續續有人在建新房子,做這一行生意,肯定有賺頭,而且她還有哥哥這個内行人,進貨根本不用愁。
戚清柏聽了她的話,沉默許久,才道:“做這個投資不小,我們家裡那點錢根本不夠。”
他沒說顧悅悅這個主意不行,隻說錢不夠。
“本錢倒是其次,主要還是門店要選好。”
顧悅悅解釋道:“我哥在那邊做了幾年,老闆跟他熟,到時我們可以先付點定金,然後先進貨,後付款。”
“不過這個生意,我哥他也要參股的。”她說着,看一眼戚清柏。
戚清柏并沒有反對,說:“你哥想參股反而更保險。”
在她結婚前,她哥顧皓就跟她提過這個生意。
不過在原小說裡,顧悅悅并沒有聽她哥的,而是看到女主開了一家服裝店,顧悅悅就跟着開一家服裝店,還離得很近,想跟女主打擂台。
結果顧悅悅既不懂服裝也不懂經營,最後自是虧錢關門,還欠一屁股債。
而女主的生意,則是蒸蒸日上,還開起連鎖店。
如今顧悅悅覺醒了,就不會再去走那一條絕路。
她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周圍人的人生,就必須擺脫劇情的控制。
“你真的願意把那五萬塊拿出來嗎?”顧悅悅問戚清柏。
戚清柏隻說:“我答應過你的。”
隻要是他答應過的事,他就會做到。
他對做生意的事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那必是一個長期的投入。
而眼下,他有更簡單,來錢更快的賺錢辦法,讓他立時做出取舍,确實有點困難。
但若是顧悅悅把店開起來,他必然要來幫忙的,讓她一個人來鎮上做生意,他不放心。
這兩天,兩人幾乎把整個小鎮都逛了一遍,最後有兩處地方還算滿意,一個是在鬧市區,兩間鋪面一百多平方,地方還挺大的,但租金很貴。
另一個,則是在一條新建的大馬路旁,算是小鎮的外圍。
但顧悅悅知道,以後發展起來,這條路就是小鎮的主幹道,每天車水馬龍的,人流很大。
戚清柏不知道故事的發展,但他一通分析後,也提議顧悅悅選馬路邊的店面,不僅是因為租金便宜,更是預測到以後小鎮的發展。
“現在汽車已經發展起來,以後馬路上的汽車隻會更多,鬧市區裡的路太小了,進出不方便,生意不可能做大。”他說。
所以說,大反派除了有點戀愛腦,其他時候還是挺聰明的,目光長遠,做事靠譜,這樣的他,當丈夫糟心,當合作夥伴倒是挺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