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墨條和硯台拿出來,往硯台裡倒入少量的清水,再把墨條一頭放到硯台裡,輕輕研磨起來,直至清水變黑。”謝瑜舉起墨條和硯台,讓學子們辨識。
學子們按照謝瑜所說,依次執行,很快濃濃的墨香味就在課室裡彌漫開來。
“動筆描字之前,請大家先仔細觀察字帖第一頁第一行的筆劃。”
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白筆黑牆,謝瑜讓學生仔細觀察筆劃字帖,而他自己則用白筆在黑牆上描出字帖第一頁第一行的四個筆劃,還将筆劃核心走向标出。
“握筆蘸墨水,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按照标出的筆劃走勢,開始練習書寫。”說完,謝瑜提筆蘸墨從講台上走下來,挨個在學子們學案的白紙上寫下示範筆劃。
“注意穩住手腕,不要顫抖。”
……
時間悄悄走過,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而黑牆上,已經整整齊齊的寫了六個筆劃,四個由筆劃構成的簡單字,都是從字帖是抄錄下來的。
謝瑜走了一圈課室,檢查了每個學子的書寫情況,而後再次站上講台。
“好,諸位學子筆畫描摹和簡單字的書寫情況都很不錯,現在給諸位學子半刻鐘的休息時間,你們可以自由活動半刻鐘,半刻鐘後必須回到座位上坐好。”
聽了這話,安靜了半個時辰的孩童們,歡呼着跑出課室外,四處遊玩探索起來。
“二牛大牛,等等我,别跑那麼快!課室旁邊有一棵樹開花了,我瞧着像是李子樹!”
“我娘給我煮了一些黃豆,你想不想吃,我可以分一點給你吃。”
“别跑遠咯,一會兒回不來怎麼辦?”
……
課室裡也有幾位留下來的,其中兩位男娃子瞧着五官端正,面頰圓潤,兩人小聲嘀咕了好一會兒,才拿着剛剛練字的白紙,擡腳走到謝瑜面前。
“謝夫子,為什麼你寫的字那麼好看,我們寫不出那麼好看的字呢?”兩人遞上自己寫了字的紙張,看向謝瑜的兩雙清澈澄明大眼睛裡滿是求知欲。
謝瑜接過兩人的作品,仔細看了看,随即做出解答,“作為初學者,你們倆天賦還算不錯,手也比較穩,要想把字寫好看,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的,你們課後可以多多練習。”
“想要寫出一手好字,需要很強的耐性。”
就在這時,林承也拿着自己的作品走上來,雙眼發光的遞給謝瑜,“夫子,也幫我看看。”
謝瑜将手上兩張作品遞還給那兩個小男孩,然後接過林承的作品,“林清行,林清延,你們倆也出去活動活動,坐太久了不利于身體。”
倆小男孩聽了這話,連忙拿回自己的作品,噔噔噔跑回自己的位置上,把作品放好才攜手離開課室。
謝瑜看了眼林承,才開始分析林予作品存在的問題,以及修正的方法。
很快,一刻鐘就快過去了,謝瑜起身,走到課室外的李樹旁,敲響了那口鐘,悠揚的鐘聲瞬間以李樹為中心,向四周傳去,提醒着每一位貪玩的學子。
“咚~”
村塾外的小坡地上,幾個孩子正在挖野菜,聽聞鐘聲響,連忙起身朝課室跑來。
“别挖了,休息時間到了,咱們得走快些!”孩子裡有人出聲提醒道。
“來啦來啦,放好這株野菜就來!”
沒一會兒,學子們都跑回課室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
謝瑜清點人數,确定齊人,就拿着《三字經》高高舉起,“諸位學子,将此書取出,今日我們要學……”
說完,便轉身在身後的黑牆上寫出三字經的開頭片段: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來,諸位學子請擡眼,先跟着夫子讀三遍,識記其音其形,而後嘗試背誦。”謝瑜說完,便字正腔圓的誦讀着黑牆上的第一個三字經片段。
“人之初,性本善。”
衆學子大聲跟讀,“人之初,性本善!”
……
朗朗書聲響徹村塾,隔着百米開外都能聽見。
四嬸六嬸以及其他不曾認識的嬸母們,正在田地裡除草翻田,原先也無人搭話,各個都低着頭,專心做活。
再有幾日,育秧田裡的秧苗就能長好,大家夥都趁着秧苗長成的這段時間,把水田整理好,該拔草拔草,該疏水疏水。
家裡沒有耕牛,又借不上耕牛的,靠着一個冬季攢足了力氣,一家人除了年紀小的,都在田裡忙活着,犁田的犁田,揮舞着鋤頭挖田的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