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個文盲半斤八兩
太後今日的态度頗為咄咄逼人,看樣子是不打算輕易讓淩筝劃水過去。
自知今日不給太後一個說法恐是不行,淩筝無奈歎氣,太後雖也是女子,但從出生起接受的便是封建教育,尤其她還是上一屆宮鬥選手的勝利者,雖然近些年在淩筝的新政推行下已經做出部分妥協,但依舊很難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
這世間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女子看輕女子。
“蘭才人心悅兒臣,兒臣更不能因為一己之私耽誤了她一輩子的幸福。”這是淩筝的心裡話。
見太後欲駁斥,淩筝話鋒一轉,繼續道:“而且母後覺得,蘭才人擔得起寵冠六宮嗎?”
于心計,于長相,于才華,蘭芝都夠嗆,立個這樣的活靶子,宮鬥活不過三集,這不是給自己找豬隊友嗎?
淩筝現在也很懂得“拿捏”太後,果然,這反問讓太後沉默了。
淩筝:“過些時候兒臣推行新政……”
太後:“過些時候選妃吧。”
母子二人異口同聲,卻是各說各話。
淩筝:“……”
太後:“皇上,你現在根基尚不穩,又不願意親近後宮,各藩王蠢蠢欲動,外又有突阙虎視眈眈,哀家本不欲幹政,可是你亦沒有更好的辦法。”娶妃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拉攏朝臣和各方勢力的方法。
太後說得是。淩筝亦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她就算把自己累死,推行新政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她也隻能以自己年歲尚幼作為推辭。
奈何,先皇,也就是這副身體的父皇,超越了淩家列祖列宗,開了個早婚早育的“好頭”,每次淩筝一推脫,太後就以她的父皇來說教。
“皇爺爺選妃立後,也沒這麼早。”淩筝反駁。
“那會兒是朝廷動蕩,外族來犯,所以才誤了。”太後亦不客氣地反駁淩筝。
“衛家女,周家女,肖家女必須入宮,皇後就從這三家選出吧。”不等淩筝反駁,太後擺手:“皇上回去吧,哀家也乏了,入秋就把皇後人選定下吧。”
淩筝:“……”因着羽翼未豐,她這皇帝當得真是憋屈!
見淩筝隐隐有不服之意,太後面上的表情慢慢軟和下來,“哀家知道讓你受了不少委屈。”
“事已至此,筝兒,你我母子已無回頭路,你不要怨母親。”
固然淩筝聰慧,但是太後能夠守住秘密保全她至今,其中艱難,可想而知。淩筝亦深知若是不女扮男裝頂了同胞兄長的身份登基為帝,她在這封建社會的日子隻怕會……難以想象,畢竟她的内核可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大女主思想,即便貴為公主,在這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出嫁随夫,她也是接受不了的。
大夏國的公主,亦被封建禮教禁锢,并不能随心所欲。
太後已經軟了态度,淩筝也隻能退讓一步,“先選一位貴妃吧,立後,待明年再議。”
太後亦深知不能把淩筝逼得太急,沉默許久,終是歎氣道:“就依皇上你吧。”
母子二人,各退一步。
待淩筝從慈甯宮離開後,太後喚來劉嬷嬷,“皇上今年不願立後,但是衛家女,周家女,肖家女必須入宮。”
劉嬷嬷立刻會意,低聲對太後道:“太後娘娘放心,奴婢會把這話傳出去,讓京中權貴曉得這三家的嫡女已被皇上相看,不可再議親。”
“嗯。”太後滿意地點頭,劉嬷嬷最是知曉她的心意。
……隻不過,先選一位貴妃的話,先選哪家女兒呢?
淩筝的寝宮為福甯宮。
待她回到福甯宮,天已經完全黑了,殿内燃起燭燈,燈火通明。
小皇帝就寝,身邊不留任何人,不喜人親近,故而,碩大的宮殿内此刻隻有淩筝自己。
她望着橘黃的燭光愣了片刻神後,起身,換上一身黑色錦服,用白玉冠豎起頭發,準備出宮。
來都來古代了,不經常溜出宮去找找樂子,她也太對不起自己了。社畜也有尋歡作樂的權利。
走出福甯宮,淩筝召了一隊禦前侍衛暗中保護,然後騎上一匹棗紅色駿馬出宮。
淩筝很惜命的,她知道自己一條命系着整個大夏國,所以就算偶爾出宮放松,也絕不會拿自己的安危開玩笑。
大夏國的京都在淩筝的治理下繁華得很。此刻華燈初上,夜市人聲鼎沸,逛街的人比肩接踵,熱鬧非凡。
不少女子亦抛頭露面出來擺攤補貼家用。淩筝看着街上的男男女女頗感欣慰,在她當太子的時候就在潛移默化的推行男女平等的思想,如今也算小有成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