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布爾登和米爾沃爾本賽季對上兩次,分别是一勝一平。看着溫布爾登更有優勢一些。
距離上次比賽過去一周多,兩邊的主帥為拿下決賽的勝利,紛紛對對方近态及聯賽的兩次對抗進行分析,努力為決賽的獲勝多增加一些籌碼。
米爾沃爾主帥算了很多,可惜他唯一沒算到的是一天天都在發生變化的瑞安。
變化并沒有翻天覆地,卻足夠讓對方猝不及防。
若要形象地形容瑞安踢球的位置,他的位置是進攻時矛的鋒尖——中鋒。
想要做一個完美的中鋒,那球員需要會對抗,會過人,會射門,會頭球,會抓時機,會切入對方的後防線時如同一把火上烤過的刀切入黃油一般。
瑞安以上這些——當然不能全部盡善盡美做到。
廢話,如果他以上全部能夠達,要射門有射門要過人有過人要啥有啥他就不會拿稅前2000周薪,後面再加個0未嘗不可。
整個足球圈子裡,能做到的人同樣沒幾個。因此如今的比賽陣容越來越往整體化進化,更希望除了門将之外每個人都有進球能力,不會期望全部隻靠前鋒進球,把所有壓力壓在一個前鋒上面,太依賴前鋒了,一旦鋒尖受損整個球隊難不成不用踢了嘛。
甚至還有主帥搞出無鋒陣容,可以看得出傳統中鋒的存在感慢慢降低。到如今很難說清到底是因為再沒有以前那麼強的中鋒導緻踢法隻能将傳統中鋒抛棄,還是說因為陣容越來越不需要傳統中鋒導緻沒有人願意往這方面發展以至于沒有。
某種程度上來講,瑞安那麼“複古”的踢法反倒是在低級别聯賽更有市場,去高級别聯賽的陣容不一定會适配,自己也撐不住高級别聯賽的後衛的針對,和英甲級别的後衛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
低級别聯賽的球隊不能很好去執行“新潮”的戰術,想要上行下效那也得有那種能力,能力達不到導緻低級别聯賽的球隊對抗也是比較複古。
比起整支隊伍的團結,有時候反而更依賴于球員本身的爆發。
因為這一點,溫布爾登的主帥才會把瑞安又一次放到首發的位置上。
這段時間也不知道他是開了什麼竅,踢法和之前相比進步不少,主帥阿德利都要懷疑這小子是不是吃了什麼不該吃的——幸好尿檢都沒有問題。
真有那麼晚開竅的球員嗎?
阿德利搞不明白,并不妨礙他把瑞安看得重要些,導緻今天的陣容同樣有點傳統——傳統433陣容,4個後衛,3個中場,3個前鋒。
瑞安站在最中間,上半場的第一個球由他開。
剛圍成圈互相搭肩鼓舞完畢,瑞安看看另一個半場的對手,拉住隊長和隊長說:“隊長,一會兒開球能不能配合我一下?”
隊長看過來問:“做什麼?”
“我想先試試快攻,如果他們反擊快的話得麻煩你截球。”
開頭快攻不成被反擊成功那可太丢人了,隊長是中場球員,作為攔截角色很合适。
隊長點點頭答應了他,看着瑞安緊接着又去找另外兩位前鋒嘀嘀咕咕,嘀咕完畢連忙去領球跑到中場。
球放在整個球場的最中心位置,裁判看着手表等待下午三點整點到來。
瑞安面前全都是對手,他看着他們的狀态,心裡的盤算反倒是定下來許多。
時間到,裁判吹哨,比賽正式開始。
在哨響的一刻,站在左方右方的前鋒同時快步向前沖去,瑞安一開球立馬穿給左側的隊友,自己同時快速前插到對方後場。
猝不及防的進攻讓米爾沃爾完全沒料到,職業本能讓他們迅速圍上來進行圍剿。
左側球員眼看快要圍過來立馬傳球到中間的瑞安,見勢不妙的對手立馬轉移目标針對中間的瑞安。
瑞安的突破能力在一次次折磨中進步不小,被如此逼迫也沒多少慌亂,帶球繼續突破,側身擺脫擠過來的人,躲開他們的攔截,幾步終于來到了禁區邊緣,此刻已經很難再突破,有對手已經貼身上來幾乎把他周圍的突破線路封堵住,瑞安果斷立馬再次傳球,傳給右側的隊友。
右側的前鋒突破能力則比瑞安差不少,在其他人的包圍中,一路被人擠到底線,眼看球已經快要被擠出線,大部分球身落到外面,他連忙把球一腳挑回場内。
球不在腳下總算不用被對手貼身的瑞安在禁區内找時機,本來看着球要出界做好要重新發球的準備,不料柳暗花明又一村,立馬再次沖向前。
對手反應并不慢,同樣跟着上前搶球。
瑞安深知如果自己觸球不立馬射門,撲上來的對手們不會給他第二次機會。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眼中盯緊球的落點,左腳支撐對面,右腳前去觸球。
觸球即射門。
球貼着地面滾進門内,門将下地速度夠快,卻快不過球速。
球進了。
此刻裁判的手表上的計時剛剛過去30秒。
隊長:……
說是試試快攻,但是否又太快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