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霆說得認真,薛館長臉色終于好了些,開口道:“家族盛衰榮辱,系在你們這些子弟身上。”
“好好讀書,就是給家裡增光添彩。”
薛館長最後一句,同樣說給四書堂其他學生。
如今的四書堂多了紀家三兄弟,一共三十三人。
他們這裡教學嚴苛,故而大家水平都不算差,就連馮長慶跟他小弟們,四書也都是通讀過的。
當然,這也有他們家族的助力。
能在博學館讀書的,家境或有高低,但都不用為讀書束脩之類的發愁。
家族全力供養他們,隻有一個要求。
好好讀書。
讓宜孟縣其他大家族的人看看,他們族中子弟是有前途的。
這樣的家族,一看就有希望,也會備受尊敬。
說宜孟縣學風極盛,這可不是開玩笑。
當年紀家先出一位探花,又出了天才紀伯章。
所以就算探花早逝,宜孟縣各家也不敢慢待紀家,畢竟都知道,這紀伯章前途無量。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紀伯章直接考上榜眼,直接寫入宜孟縣縣志。
紀家至今還收藏着縣裡送的匾額。
一個探花,一個榜眼。
幫紀家延續了幾十年的榮光。
珠玉在前,誰不想當下一個紀伯章。
誰不想學紀伯章那樣,給家裡長臉。
所以薛館長的話,說在衆人心坎上,總算把少年人們的躁動壓了下去。
不過館長一走,衆人都圍過來。
特别是小四小五,簡直興奮極了。
“三哥哥,你太厲害了。”
“三哥,以後我們可以一起學習。”
就連馮長慶也道:“對啊,大家可以一起學。”
眼看宜孟縣一年一度的私塾大比就要開始。
四書堂也要進入緊張的“備戰”狀态。
三十三選五,還是有些壓力的。
再者,大家水平都不算差,故而競争十分激烈。
不對。
大家水平都不算差。
除了紀霆。
紀霆應該還沒學過四書吧?
紀霆頗有些尴尬:“學過一點,還不能通讀。”
馮長慶拍拍他肩膀:“加油,萬一繼承你爹的天賦,直接成為第一呢!”
話音剛落,就聽有人道:“蒙學還能僥幸過去,真當四書隻需要死記硬背嗎?”
“靠着記性好,背完了,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紀小四想要反駁,被小五扯了扯袖子,小五低聲對三哥哥道:“他叫鄭劭,是宜孟縣鄭家子弟。”
宜孟縣一共有六家,算是本地翹楚。
這六家肯定更有高低。
可墊底的,必然是鄭家。
因為不管是那四家,還是紀家,以前都有自己的家學。
唯獨鄭家,一直都在博學館讀書。
跟在鄭劭身邊四個人,也都是鄭家子弟。
有人說他家節儉,故而不興家學,免得鋪張浪費。
至于真正的原因如何,那就不知道了。
現在紀家的情況,大家都知道。
鄭家難免把紀家當競争對手。
隻要超過紀家,他們鄭家就不是墊底的了。
紀霆三兄弟剛來時,也是他們小心翼翼試探。
得知他們三個當中,隻有紀小五紀風水平還行之後,便對他們不屑一顧,心裡更是暗暗得意。
但凡在參加了今年的私塾大比,倘若再拿到一點名次。
他們鄭家,就會把紀家踩到腳下。
紀霆知道前因後果,上下打量氣哄哄的五人,随口道:“你家也出過探花?”
“也出過榜眼?”
說一次就算了,根本懶得理。
現在上趕着被罵,是有什麼特殊癖好嗎。
紀霆的話一出,衆人愣住。
這,這是那麼容易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