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之前......也許是今年,也許是去年,這個房子被一個新主人繼承了。
這個主人應當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她比其她的繼承者都要優秀——起碼,這個主人一定比别人更适合繼承這座房子。
但是......但是這棟房子不一樣!
這棟房子是給活人住的——給活人住的“椅子墳”!
這個房子根本就不對勁。
這個地方一定有一個隔間,找不到要怎麼進去。但是,這個隔間一定存在!
房子的裡面和外面的寬度根本不一樣!所有的空間形成了一個規整的長方形——正好能和那個浴室相對稱,作為兩個細長的方形,分布在一樓房子的兩側。
如果浴室和那個隔間是“扶手”、地下房是個方形的“坐位”,而這二樓是“靠背”……
那麼,這個房子是一個“椅子”的形狀。
“椅子”的形狀,而且是太師椅。
就像、就像那些墓地一樣,那種椅子墳,很多南方的村鎮都會有。墓主人就坐在椅子上,兩隻手臂搭在扶手上,安穩地坐着,保佑她的後代。
既然這樣,那麼,那個隔間肯定不對勁,裡面一定有好多的死人,甚至是好久之前的屍骨......
然後,當這個“坐位”裡住了人的時候,這個人就像是坐在了“椅子墳”上一樣,用自己哺育這個地方......
然後那個人就死了!
她死了!
她被這個地方吞噬了!
這就是這個房子的真相......椅子房、椅子墳。我住在這裡,我也要死了!
那個繼承這個房子的人,她知道、她知道這個房子裡有不一樣的東西!
但是她一直沒有用這些東西。這個人在保持着自己信仰的同時,也一定保持了一顆善良的心。
所以她才繼承了這個房子。
她一定很優秀,很厲害。
可是,生活不可能一直這樣下去。
她發現自己的人生并沒有像别人說的那樣——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她發現其她的繼承者的生活遠遠比她要優渥得多。
她開始覺得是這座房子裡的東西在害她。
不,不隻是這樣。
她覺得,自己需要用上點不一樣的手段了。
你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是一個科學實驗。如果把一隻小白鼠放進一個籠子裡,在籠子裡放置一個按鈕,設定程序在按鈕被點擊随機次數後,就會有食物投放在籠子裡。
但是小白鼠不知道。
它隻知道在某些時候,會有食物落下來,它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于是它開始嘗試。
它在這個籠子裡到處行走、奔跑、攀爬、啃咬。食物有時符合着它的預期,跟着它找到的規律落了下來;有時候,食物遲遲不出現。
小鼠的行為越來越狂熱了。它開始嘗試更多的方法。隻要是能讓食物落下來的方法,都值得它去嘗試。
甚至,在某一次它傷害自己的時,恰好觸碰到了一邊的按鈕,恰好達到了設計程序的次數——
食物落下來了。
這樣的實驗不隻是有小白鼠,還有别的動物,有老鼠,有鳥類,有猴子......
甚至,是人類。
信仰帶來的是“食物”,而人類在尋找“按鈕”。
人類也在這個籠子裡。
但是人類不一樣——
她們可以在籠子裡,再次創造出一個“籠子”。
她們不舍得用自己做實驗,那麼,她們可以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