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飛也不是什麼庸人自擾的性格,解決不了的事也就不想了,不過自從遊寬進來以後,他就很好奇一個問題,也就大大咧咧地問了:
“你現在好像不結巴了?”
面對少年郎清澈好奇的雙眼,遊寬稍加沉默後,還是選擇開了口。
遊寬,本是會州人士,曾于晉朝時期便過了當時的鄉試,得了些名聲,也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狀元苗子。
隻是還沒到春闱的時候,鄉裡就發洪水,糧價也随之飛漲,内憂外患民不聊生。遊寬見惡商橫行卻無官府管轄救濟,便帶着鄉親的希望去找縣令,請縣令将此處災情上達天聽,以求赈災。
誰知那縣令竟态度蠻橫,聽了兩句就讓小吏将遊寬逐出衙門,也就是小吏有點良心,偷偷提醒遊寬别再來煩縣令了,拿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去向上彙報,隻會影響縣令的政績。
遊寬被縣令的懶政氣了個底朝天,回家以後見父老鄉親被洪災和天價糧逼得家破人亡,便咬咬牙,決定去找府尹。
結果好不容易花銀子疏通關系見到府尹,卻發現府尹自翰林被貶至此處後,整日吟詩作賦不作為,一心想着靠寫出名動一方的好詩回到京城。
遊寬當日無功而返,本想第二天繼續去找府尹。
結果當晚糧商趁他不備,把他抓了起來,嚴刑逼供問他還敢不敢再去多嘴麻煩府尹,隻要不說出他們想聽的話,就拿着他帶來的狀紙塞進他嘴裡逼他咽下去。
等他幾日後被放出來的時候,半年都沒能開口說話,能開口後,就發現落下了一緊張就結巴的毛病。
但他也不算無功而返,正因為他去找了府尹,所以府尹底下的人為了能應付了事,還是在受災的地方開倉施粥,雖然那粥稀的和清水一樣,但也給百姓帶來了希望。
後來會州被聖上攻克,那些無良官員也被新人替換,祝家更是千裡迢迢帶來了低價糧平息物價,大家才能活了下來。
原本還算輕松的空氣随着這個故事的道出,沉寂了下來。
其實遊寬沒說的是,也正是因為自己的直言敢為,為會州帶來了活下去的機會,所以雖然知道他結巴的毛病,但今年的鄉試主考官還是睜一隻眼閉隻眼,将他放了過去。
從引經論典意氣風發淪落成結結巴巴畏首畏尾,後悔嗎?
怎麼會沒有呢?
但世道艱難,如果連自己都不能站出來為民請命,那才是枉讀聖賢書。
如果自己當時沒有強出頭做這個錐子,才會抱恨終身!
祝飛聽至一半的時候,就已經不自覺站起身,手撐在桌上,目光灼灼地看着遊寬。
聽完後,隻覺三魂失了七魄,似乎整個人都跟着故事回到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裡,仿佛親眼看見了那個意氣風發的靈魂。
微啞的聲音平而穩,将一段苦難輕飄飄地說了出來,而一個鋒芒畢露的靈魂卻仿佛從灰色的衣衫裡不經意地透出光來。
苦難未能磨滅耀眼的靈魂,反而使其更加熠熠生輝。
【人間的事,隻要生機不滅,終有擡頭的日子。】
更為奇妙的是祝家的糧曾幫到走投無路的人,而這人也在機緣巧合之後,與自己相遇,因緣際會,仿佛冥冥之中自有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