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熹木了。
大概她的表情太明顯,阿列克又貼心的安慰她。
“你的母親是一名古法烹饪師,現在你想女承母業,可以直接申請推薦信,單招錄取。”
“而我,”阿列克指了指自己,“可以是你的擔保人。”
“如果我不考呢?”林熹還想做垂死的掙紮。
“賠錢。”
“你有正經工作的對吧?”
很顯然阿列克提開水壺的能力非常欠缺。
“好的,你現在是無業遊民。”沒了防護罩,熱風呼呼的往裡吹,他把領子往下扯了扯,“但隻要你一考過成為烹饪師,聯盟就會退一半的稅。”
“有證了就能開店嗎?”
“當然,開店的話還能再退三分之二。”
林熹被他說的有些意動,抛開保險賬單、物業賬單、修房賬單、醫療賬單、能源賬單不提,這具身體原本大學學得專業也是她一竅不通的護理學,即使是為了以後的生計,她也得找到一個能糊口的工作。
而她馬上就要直接跳過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直接晉升成老闆。
此想法讓林熹有些激動,憑借這個契機,能讓她在異世界快速地安穩下來。
當然,最主要的問題是——她沒法抛棄全星系聯網的賬單不提。
“除了開店以外,我還有一份更加穩定的工作能提供給你。”
阿列克修好了防護罩,院内的溫度正在逐漸下降。
“祖傳企業,工作穩定,工資合理,福利豐厚。
“所以……”
“你願不願意一起去一趟醫院?”
-
林熹至今沒明白,為什麼發酵菌的培育不用适宜的溫度和酵母,反而要收集人類飽含情緒的眼淚。
“這可不是一般的酵母菌。”阿列克對此解釋道,“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夠破壞蟲族外殼的成分,由各地培養生長好了之後,統一發往中央星集中管理、制作。”
這個設定聽起來不像是高科技文明,反而類似于某種家養小精靈的魔法。
原子星第三醫療中心的醫療廢棄物中轉站裡,QBC正在她耳邊一遍又一遍重複如何提取情緒因子。
抗生素瓶一層堆着一層,填滿了整個房間。淡藍色的光暈中,每個玻璃瓶都詳細标注了生産時間。
她的指尖拂過瓶身上的積灰,突然在某個标簽上停住。透淨的玻璃瓶底部,凝固着米粒大的結晶,是小小的一片幹涸的淚痕。
這是阿列克探查到的地方。
酵母菌的生存需要依靠“擁有情緒的眼淚”,而人類往往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擁有最澎湃和激烈的感情。
原子星隻有這裡,能夠有條件繼續供養酵母菌生活。
“這是第三病區臨終患者的用藥記錄。”阿列克和他的金屬蜘蛛一起,倒挂着吸在林熹上方,“最後三個月共有47人使用過這批藥,他們的眼淚樣本應該還殘留在呼吸罩裡。”
根本不需要找殘留,已經有人先他們一步,将這些淚液收集起來小心看管。
她抓起帶着淚痕的瓶子,耳邊的QBC接口分泌出納米采集器,不斷标記着有價值的樣本。
阿列克一邊巡邏,一邊盡職盡責地僞裝成消殺工作人員,在不遠處兢兢業業地擦天花闆。
耳麥傳來他略顯低沉的聲音:“注意,三号走廊有心跳信号接近。”
林熹迅速躲進某個核磁共振儀殘骸,看到兩個穿着防護服的清潔工推着廢料車經過。明黃色的車廂外壁上,印着“生物回收”四個大字,在路過QBC的一瞬間,輻射檢測數值瞬間飙升。
普通的醫療廢棄物,是絕不可達到這樣恐怖的輻射量的。
林熹擡眼,對上了一臉凝重的阿列克。
-
原子星的廢棄中轉站依舊保留着戰前的設備,薄弱的安保大大方便了她們。
兩人沒費什麼力氣,就到了最底層的實驗室。
酵母菌安靜的漂浮在培養皿中,邊緣的細絲蜷縮起來,逐漸萎靡。
阿列克冷哼一聲,道:“看來他們光會偷東西,怎麼培養是一點都不知道,再養養就能養死了。”
同行相輕嘛,林熹表示理解。
她将裝着幹涸淚水的玻璃瓶送進生物反應釜,菌種在淡金色培養液裡遊弋,逐漸流淌到新長的枝丫上。
酵母菌生長的瞬間,實驗室彌漫起雨後草坪的清香。
“這其實是我第一次聞到酵母菌的氣味,”阿列克喃喃道,“原先地下室的保密級别太高了,根本不可能暴露出來。”
不隻是味道。
清新的香氣中,林熹看到了不屬于她的記憶。
“媽媽……蛋糕……”病床上的女孩呢喃着,雪白的醫療艙中彌漫着消毒水味。四周一片靜匿,隻有心電圖在機械地響動。
仿真窗外的廣告屏播放着食品公司最新的合成甜品,粉色的糖霜在她的瞳孔裡映出細碎的光斑。
護士冒着違反《食品安全法》的風險,悄悄将一塊手作曲奇塞進她的掌心。
“這是我從黑市裡買來的餅幹,一路上用隔離箱包好藏起來的,嘗一口好不好?”
所有食物脫離了防護罩,被孢子污染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在先進隔離箱,也隻能略微降低些風險。
所以護士不清楚,究竟是不是這塊她心軟時買回來的餅幹,造就了女孩的早夭。
女孩嘴角還帶着些沒擦幹淨的曲奇屑,閉上眼的最後,黑色的人影站在了床邊。
人影溫柔地拂過她的眼睛,帶走了最後流下的一滴淚水。
儀器“滴——”的一聲在空蕩的房間回響。
“林熹,林熹?”
為了方便潛入,男人身上穿着一件消殺專用的工作服,挺拔的肩背将衣服撐起,此時正彎下腰,一臉擔憂地看着她。
“你有點擋着我光了。”
高大的男人逆光盯着她,籠罩在陰影下的林熹心裡毛毛的,側身站在光亮處。
阿列克直起身子,問:“你怎麼了?”
“看到了眼淚主人生前最後的回憶。”林熹簡短地把剛剛看到的回憶告訴他。
“在之前的實驗裡,我們從沒發現酵母菌竟然還會有這種效果。”
可能因為器材太好了,從沒洩露過味道吧。
“我覺得酵母的關鍵可能不在‘飽含情緒的眼淚’,而在‘飽含情緒’。”
林熹說了一句頗有點繞口的話,緊接着來了個大轉彎:
“所以我決定要開一家甜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