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縣丞叫道:“縣令大人,我帶公主來看您了。”
原來這老者便是縣令,他趕緊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道:“下官不知公主要來,未着官服,還請公主見諒。”
公主道:“無妨。”
潘縣令趕緊把姜檸迎接到廳堂,讓丫環上茶。
潘縣令道:“近日公主替下官處理政務,聽聞公主聰慧公允,明察秋毫,還能濟物利人,實在是難得啊。公主若是男子,必為循吏。”
姜檸謙讓道:“縣令大人過譽了,我隻不過是按舊例行事,一切都仰仗各位官吏的支持。”
“不知公主今日造訪,所為何事?”
姜檸便把《女兒譜》的事情說了,包括衆人反對的理由、靜心師太提出的解決方案等。
潘縣令撫須道:“其實,也不是不行。這隻是一件小事,若叫人去辦,很快就能辦成。隻是,下官怕《女兒譜》招不到人。”
姜檸沒想到潘縣令比較支持,因此喜出望外,說道:“若有縣尊大人的支持,此事确實不難辦。至于很少有人敢加入《女兒譜》,我也想到了。反抗世俗需要莫大的勇氣,隻有極少數的人願意這樣做。如果自己缺乏足夠的勇氣,官府也沒必要逼着人家不成親。人少一點也好,方便管理。”
潘縣令道:“嗯,也好。依我看,《女兒譜》剛推行的時候,人數不宜超過二十人。”
“二十人會不會過于少了?”
“栾伊城人口不多,若能湊出二十個堅決不成親的女孩,已經算多了。目前就定二十人吧,名額先到先得。另外,官府也别去宣傳這件事。王家村不是有三個女孩不願成親嗎?先跟她們說就好了。至于其他類似的女孩,她們若是有心,總能打聽到的。餘縣丞,你找個靠譜的書吏,把這事辦了吧。”
餘縣丞道:“也好。”
其實這事辦起來并不複雜,很多規則、條例姜檸都已經拟好了。
官吏們要做的,就是把王家村那三個不願成親的女孩找來,告知《女兒譜》的事。
如果她們想找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就讓她們自己去找,官府不幹預,不支持,也不反對。
找來的人,隻要符合條件,就能加入。
因此,第二天,餘縣丞就派人把王巧兒、王書香、王萍三人叫來,說了《女兒譜》的事。
餘縣丞道:“《女兒譜》是公主試推行的政策,年滿二十五才能加入。你們年齡未滿,需要再等幾年。等到你們超過二十五歲,如果還堅定地不想成親,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登記上去。《女兒譜》的名額一共二十個,如果你們想增加幾個夥伴,就自己想辦法。”
王家村的三個姑娘,聞言又是驚喜,又是擔憂。
王書香道:“我們才十七八歲,離二十五歲還有七八年的時間,會不會太久了?”
餘縣丞道:“如果你們連七八年都堅持不下來,說明你們不想成親的心還不夠堅定。”
王巧兒道:“這麼多年的時間,我們的父母、親戚可以有很多機會逼迫我們成親,怎麼辦呢?”
“若是他們真的做出很過分的事,你們可以來告官。另外,這些年你們可以不住在家裡,而是外出工作,賺了錢分家人一部分,她們就不會反對得這麼厲害了。”
王萍問道:“《女兒譜》名額有限,萬一等我們二十五了,已經沒有名額了怎麼辦?”
“限額二十個隻是現在的政策,也許過幾年會增加名額。你們不放心的話,現在可以先預定名額,交一筆定金即可。如果後面你們又反悔了,想嫁人了,定金可以原數奉還。”
“我們加入之後,就一定能享受到後人的祭祀嗎?”
“《女兒譜》自有規則,凡是加入的,就必須給先亡者祭祀。哪怕最終隻有你們三個,你們總不可能同一天離世,後面離世的給前兩個祭祀就行了。再往後的後繼者,你們可以等待時機,也可以自己主動去找。依我看,你們應該不用找,總會不斷地有新人加入的。”
三個女孩沒有什麼疑慮了,向官府衆人道謝後就離去了。
雖然她們要等好幾年才能加入《女兒譜》,但終究是個希望。官府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女兒譜》,但總算是給她們這種違背世俗常理的人暗中提供了保護。
因此,她們的心情是雀躍的。
王家村的三個女孩雖然年齡還不符合,但卻有另外兩個符合年齡的女孩從王巧兒三人那裡聽說了這件事,偷偷來官府,說要上《女兒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