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秦聞不太在意“沒有朋友”這種小事。對他來說,社交反而是一種負擔。他活得輕松、自在,有啥不好的?
隻是施億的眼神太……一言難盡,秦聞不由自主地嘴硬了一下。
施億對他有很多誤會,比如覺得他熱心,積極為找不到腦子和家的施億提供幫助。事實上,這裡面“被迫”成分居多。
但凡她是個正常人,秦聞絕不可能讓她進自己家!
需要幫助?出門右拐找警察叔叔。是他的讀者?抱歉,你認錯人了。
陳叔知道秦聞的性格,才會對他表現出的“對施億的關心”倍感欣慰。
可能是想轉移話題,也可能是不想将冷漠的個性表現得太徹底,秦聞還是問:“你那個朋友生了什麼病?還好嗎?”
“她沒有生病。但我感覺她不太好。”
“啊?”秦聞沒聽懂。
施億便詳細解釋了前因後果:
她認識的新朋友叫徐茜。她媽媽去世前因病欠了親朋好友不少錢,所以徐茜打了好多份工,在醫院也有一份“兼職”。
她的兼職其實涉及到了某些灰産:名義上是獻血,實際上是賣血。
有些病人需要有人獻血才能盡快用上血,家屬着急,又湊不夠人頭,就會掏錢找人或是找中介幫忙。大家都會盡量避免買賣二字,涉及到的金錢叫做補貼的營養費、交通費……
施億會認識徐茜,就是因為徐茜差點在洗手間暈倒。
“我想送她去就診,她不願意,她說她隻是沒緩過來,歇會兒就好了。我想給她錢,她也不願接受。”
秦聞被哽了一下:
剛認識他,施億就覺得他是好人;剛接觸到兇手張青時,施億以為自己對他産生了誤會很不好意思;現在剛認識沒幾天的人,她就敢掏錢……
這家夥是不是對人類有着某種錯誤認知?
“那個、施億,我是不是忘了提醒你,不要輕信别人?有些人本來沒有惡意,發現你太好騙,起了貪心,就會生出惡意。”
秦聞知道施億的本質“不好惹”,不會主動找死。可其他人不知情,萬一他們把施億當傻白甜了呢?
根據秦聞寫小說多年的經驗:過分信任、被背叛後所受打擊就會更大,施億就會黑化。
那些人未必能真正占便宜,同樣的,他這個離施億最近的豈不是要第一個直面黑化版施億?最後倒黴的還是他!
秦聞慎重的語氣讓施億陷入認真思考,但她也有自己的堅持,“我不是随便給的。是她真的需要幫助。我碰到她的時候感受到了,那種快要溺亡、窒息的感覺。”
“等等,你跟她也共腦了?”秦聞瞬間緊張起來。
樣本太少,他無法做出準确判斷。但他有點擔心,施億的這個能力與罪犯有關。
“對的!”施億點頭。
看着施億毫無心理負擔的模樣,秦聞暫且按下了自己的懷疑。
【與犯罪者共腦】隻是他不靠譜的猜測,事實上,施億也不是每次跟張青接觸都有出現共腦現象的。
目前看來,共腦現象隻在對方情緒激動、且有肢體接觸的情況下産生(從施億的描述中,徐茜也不例外),所以施億幾次體驗到的都是濃重的思想與情感。
從徐茜拒絕施億的援助這一點來講,那應該是個道德水準比較高的人,與她努力賺錢還債的行為相符。
當然,秦聞不容易信任别人,他不能排除徐茜所圖更多、或是徐茜在提防莫名其妙的施億的可能性(在正常人眼裡,莫名其妙給錢的除了傻白甜,還有心懷不軌的人)。
“那你每天去醫院,就是想說服她收下你的錢嗎?”
“不是啊。她都拒絕了。我怕她又暈倒在某個角落,就去确認她每天都有安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