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回鍋肉, 色澤紅亮,肉片醇香, 蒜苗青椒相伴, 色彩斑斓, 讓人垂涎欲滴。
“肥而不膩, 瘦而不柴, 鮮香撲鼻!”
“這菜味濃鮮香,微辣回甜,合我口味!“
“配上白米飯味道簡直一絕,百吃不厭!”
是的,為了今天這幾道下飯菜,林慢開播前就做好了米飯。
精心烹制了三道葷菜後,林慢決定以一道清新的湯品作為完美收尾。
他手持一顆蘿蔔,向衆人展示道:“蘿蔔作為根莖類蔬菜的代表,外觀長圓形或球形,表皮紅白色或黑色。質地硬脆,口感清爽,帶有淡淡的甜味與輕微的辛辣。”
展示完畢後,林慢微笑着揭曉了最後一道菜的神秘面紗:“這最後一道佳肴,便是家常卻又不失風味的蘿蔔絲煎蛋湯。以蘿蔔和雞蛋為主要食材,口感清淡爽口。”
顧夕焰将白蘿蔔去皮後擦成絲,洗淨。林慢在熱油鍋中加入白蘿蔔絲,翻炒至變軟後盛出備用。然後燒熱油鍋,加入雞蛋,煎至兩面金黃。接着加入開水,燒開後加入白蘿蔔絲,小火炖煮。最後加适量的鹽調味就好了。
這一碗白蘿蔔絲煎蛋湯,既有着煎蛋的醇厚與香嫩,又有着白蘿蔔的清甜與軟滑,湯汁奶白且味道溫潤爽滑,順着喉嚨緩緩流下,讓人感到身心舒暢......
做好這些菜後,林慢貼心的留了十分鐘給直播間的星衆們品嘗,時間一到,他便火速下播,留給星衆們無限的回味。
林慢覺得頭發花白的譚磊教授肉眼可見的比上次見面精神了很多,想來是古藍星食材的研究進展非常順利。
當大家圍坐一桌時,無需多言,紛紛拿起筷子開始品嘗今天的佳肴。譚磊教授品嘗後贊不絕口:“林先生,這些飯菜實在是太美味了,能夠品嘗到如此佳肴,譚某真是三生有幸啊!”
林慢謙虛地回應道:“譚教授,您太客氣了。直接叫我名字就好。”他深知自己擔不起“三生有幸”這樣的贊譽。
譚教授則說:“您不必過謙,古藍星食物回歸星際是衆望所歸。我相信,這些美味的飯菜終将會成為星際人民的日常佳肴。”
林慢聽後深感贊同:“是的,我也這麼認為。目前食材的培育種植都十分順利,我相信目标很快就會實現。”
譚磊恍然想起了這次應邀真正目的,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慢,語氣中充滿了期待:“林慢啊,不知道你在野豬馴化這個領域,有沒有一些獨到的見解或者實用的指導方法?我們在這方面實在是有些束手無策,研究進展得相當緩慢。”
林慢聽到這話,心裡頓時一緊。他隻是個平平無奇的美食主播,對于動物馴化這種專業領域的知識,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頂多也隻是了解一些皮毛而已。
然而,面對譚磊那充滿期待的目光,他又怎能輕易說出自己的無知呢?
情急之下,林慢趕緊在心中呼喚起了小燈泡。
小燈泡搜尋資料向來迅速又準确,這次也不例外。短短幾分鐘内,它就為林慢提供了一大堆關于野豬馴化的詳細資料。
林慢如獲至寶,趕緊從中挑選了一些簡單易懂的内容,轉述給譚磊聽:“其實,古藍星在動物馴化方面,也是曆經了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就養豬而言,總的來說就是選良種豬,合理分群,控制飼養密度,保證飼料和水源新鮮,關注豬舍環境,定期打掃消毒,合理規劃豬舍布局,做好疫病預防。”
說到這裡,林慢不禁有些感慨。他腦中的養豬手冊厚厚一沓,裡面的内容詳盡而複雜,可他現在也隻能将總體的結論簡要地告訴譚磊。
“哦對了,”林慢突然想起了什麼,補充道,“還有一種在養豬過程中常用的手段,就是劁豬。也就是閹割豬的□□或卵巢,是一種去勢手術。雖然聽起來有些殘忍,但這樣做确實有利于豬隻管理、提升肉質以及品種改良。這種手術一般适用于30到80日齡的小豬,手術切口小,影響也小。”
說到這個話題,林慢不禁有些尴尬,聲音也不自覺地降低了幾分。
“我知道的就這些了,”林慢最後總結道,“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細節,可能還需要研究院的專家們進行進一步的實驗和探索。”
譚磊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已經放下了手中的碗筷,邊聽邊認真地記錄着。
他感慨地說道:“林慢啊,你說的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啊!對于我們目前養豬的工作來說,簡直就像是及時雨一樣!我光是聽着,就覺得有好多地方都需要我們進行調整和改進。你放心,有了你提供的這些方式方法,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把豬肉給你安排上!”
林慢在一旁乖巧地點着頭,臉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嗯嗯,我可喜歡吃豬肉了!真是太期待能夠早日品嘗到你們研究院養出來的美味豬肉了!”
顧夕焰始終沒有加入他們的話題讨論。他靜靜地坐在一旁,聽着林慢和譚磊的交流。
當聽到林慢說出那句“我可喜歡吃豬肉了”時,他心中不禁無奈地笑了笑。
這個林慢啊,似乎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有他不喜歡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