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刀卡在珊瑚骨架上時,謝昀的腕表震動了七下——這是母親設定的污染警報頻率。他旋開珊瑚枝杈的鈣化關節,露出内壁熒光綠的生長紋。顧隐宵的紫外線筆掃過紋路,本該呈現年輪狀的結構,此刻正扭曲成父親實驗室的聲呐波形圖。
"第四紀冰川期的沉積層被替換了。"顧隐宵用鑷子夾起珊瑚孔隙間的金屬碎屑,電子顯微鏡顯示這是拍賣會"鲸魂"芯片的同源材料。謝昀突然扯開防護服口袋,母親遺留的珊瑚标本正在自發滲液,将實驗台蝕刻出潮間帶地圖的等高線。
台風預警打斷實驗室供電。應急燈亮起的刹那,他們發現珊瑚骨架在牆面投下的陰影,竟是标準的人體骨骼結構圖。謝昀的解剖刀尖點在"第三腰椎"投影處,珊瑚基座突然彈開暗格,湧出成團的共生藻類——每顆藻細胞都包裹着一段加密的神經數據。
"化感作用。"顧隐宵将阻斷劑滴入藻群。紫色液體引發的光合反應中,藻類排出黑色絮狀物,在培養皿裡聚合成母親的字迹:"當珊瑚停止分泌粘液時,去看它們最後親吻的礁石"。
漲潮浪頭撞碎觀測窗時,他們正跪在實驗艙角落。謝昀用星盤碎片折射激光束,在浸水的電路闆上燒灼出經緯坐标。顧隐宵的芯片突然劇烈震動,視網膜投影出珊瑚蟲的化學防禦機制——那些正在分解的毒素,竟與父親實驗室的鎮靜劑配方完全一緻。
潛水艇殘骸卡在珊瑚叢中。謝昀的氧氣餘量顯示還能支撐四十七分鐘,但他仍跟着顧隐宵遊向珊瑚蟲異常聚集區。手電光束裡,成片的鹿角珊瑚正以反自然的角度生長,枝杈末端形成精密的幾何結構——這是标準的信号接收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