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王嘉遽那個腦子可能有坑的二貨,至今都還是把她當作親兄弟看待……
就很離譜。
心裡吐槽完畢,蘇韻便站起來,徑直往前走向簽到處,一路收獲各個小學生對手及其家屬的注目禮——
“這是哪間學校的?哪區的?沒見過這校服啊……”
“深水埗區今年爆大冷!不是英華不是崇真也不是聖方濟各!”
“是什麼新會商會學校?不是私立、連官立都不是……是資助?!”
“她身上的校服真好看……”
“你想多了,那是人好看,換個人穿就不一樣了!”
議論風暴之中的蘇韻倒是淡定地輕扯了一下校服連衣裙的小皺褶:其實,再優秀的衣架子,也得需要衣服的配合。
香江地區的校服多數都不像是後世分碼大批量制作,而是按照學校要求找裁縫定制。不過對于中下層人家來說,小孩子的生長速度一段時間定制一次校服太浪費,所以大多數就會要求裁縫盡量做得寬一些大一些好能讓孩子多穿一段時間省點錢。
這些各大名校的小學生基本都來自中上階層,校服個個都是合身又年年換新,不比蘇韻在自家學校裡能經常看到那些被寬大校服裹着的竹竿們,四處飄蕩,宛如鬼魅。
所以說怎麼窮學校破學校的校園鬼故事都特别多呢。
再者,有些家裡條件實在困難但孩子又多的,讀的基本也都是同一個學校——那麼,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兄姐升學弟妹繼承校服制就應運而生……
蘇韻的校服連衣裙本來也是寬松款,不過想着要比賽,這才拜托在工廠裡做車衣女工的王師奶幫忙縫針收了收,不然依舊作為寬松一派的她,現在估計也沒有這麼出風頭。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既然都來了電視台,打着的還是盡量好好表現賺觀衆緣和高層關注的算盤,一件校服還是舍得出去的。
反正再過幾個月殺入股市之後,她就有的是錢。
蘇韻這番謀算,收獲可還真不小:她簽完到後就這麼往隊伍裡一戳,原本看起來挺洋氣高貴的一群名校小學生頓時就被她這個高定給襯成了拼夕夕版。負責拍攝大集合的攝影師角度挑了又挑一直挑了好幾輪,最後還是重新走過來,把本來被擠兌到隊尾的蘇韻拉到了中間的C位。
于是,雞立鶴群的蘇韻便站在仿佛一個“凹”字的隊伍裡,硬是全場最矮的個子拍出了全場最強的氣派。
得讓系統盡量不着痕迹地幫她增點高了……
蘇韻如是想着,一通讓人眼花缭亂的飛速搶答,再一次成功地在中文問答環節拿下了40分的滿分。
接下來的分組,還是像之前節省時間的做法一樣,一組在左邊舞台挑戰科技項目環節,一組在右邊舞台挑戰音樂項目環節。
目前科技項目最高分的還是上一組聖保羅的盧仁嘉和拔萃女小學的祝依欣,兩個都是選擇組裝能計數的計算器,并且還都在成功做出來成品時,獲得了評委們的交口稱贊。
蘇韻抱着一大堆零件上台後,對着評委這邊鞠了一躬,緊接着就是一通馬不停蹄的開幹。
眼看蘇韻面前桌子上那玩意越砌越大,評委們看了看手裡同樣登記了作品是“計算機”的表格有些疑惑:“為什麼……你的計算機組裝零件這麼多?”
“我的作品雖然也叫計算機,不過準确來說,它的名稱是‘個人計算機’。”蘇韻小心翼翼地接好最後一條線,便總算是滿足地長舒了一口氣。
“個人計算機?!”好幾個評委應聲而起。
這種外國書籍上才剛剛出現不久的東西,就連香江這裡的英國佬都難得弄到手一台成品……居然能在一個小學生的手裡做出來?!
跑近桌前一看這玩意确實如書裡的配圖照片一緻,一個評委就想要伸手去摸那傳說中的開機鍵見識見識——
一摸之下,卻是摸了個空。
“不好意思,二手零件,機箱好像收來時就摔壞了兩面,沒開機鍵。”蘇韻随手從脖子上摘下家門的鑰匙往開機跳線上刮了一下,“這樣開吧,一樣的。”
随着蘇韻的話音落下,最早期的微型計算機始祖便乖巧地閃現出了一陣看起來很賽博朋克風味的彩色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