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号和二号農田中的菌絲變得更多了,然而裴甯并沒有看到任何原基出現的痕迹。
不過這也很正常,哪怕是生長速度最快的草菇,形成原基也依舊需要十幾天。
而一旦形成原基,那麼離采收的時節就很快了。
所以裴甯也還算有耐心。
至于土豆……它們依舊安安穩穩地躺在土裡,連個綠芽也沒冒。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裴甯才能從農田中看到綠意。
裴甯拿起筆和紙,在上面記錄他的穿越日記和農田觀察日志,主要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
在現實世界,有一個極為重要卻常常被普通人忽略的概念,那就是時間。
手機也好、電腦也罷,發達的科技讓過去的裴甯擁有各種豐富多樣的記時工具,這些随時可以翻閱的電子日曆可以讓他知道每天時間的流逝,知道每天應該幹什麼。
但是穿越之後,這些多樣的工具都不複存在……除了懷表,不過懷表記的是一天内的具體時間,裴甯還需要記錄年月日的流逝,這些東西同樣重要。
當然,不得不說,懷表的存在解決了裴甯有關精準記時的難題,畢竟裴甯可不是那些能夠看懂天象的古人——就算是能看懂天象的古人,來到這個太陽高高挂、輻射滿天發的異世,隻怕也是兩眼抓瞎。
要知道,失去時間的流逝感可不是什麼好事,還好這個世界還有晝夜交替,不然如果沒有懷表,裴甯一定會在這個永恒不動的世界裡發瘋。
也幸好,這個懷表是機械懷表,比電子的更耐用,不至于哪天沒電需要更換電池——裴甯現在可沒有電池可以更換。
當然,一旦毀壞他也沒辦法修,所以裴甯現在對自己的懷表十分珍惜。
至于記錄年月日的流逝……雖然沒有電子日曆了,但是他可以自己創造日曆!所以裴甯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放到了最原始的工具上——紙。
不止可以記時,還可以記事。
可不要小看記事,在人類文明還沒有出現文字之前,為了記事,我們的祖先還發明了讓後人完全看不懂的結繩記事方式,至今沒有被人全部破譯。
連沒有文字都要記事,拼到這種地步,可見記事的重要性。
不過有紙有筆還有文字在手的裴甯,自然不需要像先祖們一樣,苦哈哈地結繩子。
現在裴甯終于知道日記的重要性了,也難怪玩探索解密遊戲的時候,他總是會發現各種日記——因為日記的确很重要啊!
什麼?正經人誰寫日記?
裴甯對這句話嗤之以鼻,都荒野,啊不,荒世界求生了,誰還管你是不是正經人啊!
失去空間的錨點會讓人在無邊的曠野中陷入絕望,失去時間的錨點則會讓人在無盡的時光中走向瘋狂。
而無論是時間和空間,裴甯哪個都不想失去。
他既不想在空間上迷途,失去庇護所的坐标,隻能在陌生的廢土中絕望等死,也不想在時間中迷途,忘記時光的流逝,隻能在茫然和驚疑中遺忘自我。
至于筆和紙,則是進入這個遊戲後系統自帶的,不得不說,系統自帶的東西質量就是好。
不過紙的數量終究有限,而筆的墨水也是固定,所以雖然現在裴甯還不缺,但是勤儉持家的裴甯還是非常具有先見之明地開始節省用紙、降低筆墨的損耗,每一件事情,都用最簡短的語言來描述。
這個世界沒有紀年——反正裴甯沒有遇到有紀年的人,所以裴甯便把自己進入這個世界的第一天,記作元年的三月一日。
之所以是三月一日而不是一月一日,是因為裴甯進入這個世界的時候是春季,按照他在現實中的習慣以及遊戲裡的時間節點,便記作三月的第一天。
裴甯不知道這個世界一年有多少天,一月又有多少天,不過反正現在他是日曆的制定者,便暫時設置得和現實一樣,其實裴甯還想過暫時不做月的劃分,以夜晚雙月位置交替所需的時間為一年,記錄具體的天數,再來劃分月份,但是仔細想想,他未必能活過一年,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總之,先活過一個月再說吧。
穿越初期的探索,讓裴甯對這個資源匮乏又遭遇重度輻射污染的世界陷入了絕望,他已經不抱有在外界找到可食用食物的想法了,隻能寄希望于庇護所中的農田。
唯一感到可惜的是,當初裴甯剛來到這個世界,沒有遭遇廢土的毒打,思維還未轉換過來,以為依舊能像玩遊戲一樣在外界找到資源點、獲得補給,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想到從現有的資源入手、及時種植蘑菇和土豆,以至于蘑菇和土豆的種植晚了幾天。
裴甯隻能祈禱蘑菇能在他目前的食物耗盡前順利采收。
不過如今蘑菇和土豆已經種下,裴甯唯一能做的就隻有等待——當然,不能給它們忘了補充水分。
食物的事情先放在一邊,畢竟時間不會因為裴甯的緊迫而加速流轉,現在,裴甯的目光又放在了另一件同樣迫在眉睫的事情上——那就是能源。
進入遊戲自帶的能源可以供應他這段時間的電力,但是絕對不能堅持到三個月後的風暴日,如果裴甯在三個月内找不到可以替代的能源,那麼在風暴日到來後,他就将在黑暗中度過整整兩個月!
傳聞過去有一種酷刑就叫做“小黑屋”,雖然這個名詞在現實世界的網絡上成了一種谑稱,但本質上是一種極為殘忍的刑法,它能剝奪人的視覺感官,将人逐漸逼至瘋狂。
失去了發電機供應的電力後,又因為風暴日無法外出,裴甯無疑将被迫陷入長達三個月的小黑屋當中,到時候他還能不能保持精神穩定,那就是一個未知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