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箱的提示音在九點零七分準時響起。蘇瑤踮腳打開玻璃門,草莓瑪德琳的甜香混着黃油氣息湧出來,貝殼狀的糕點邊緣泛着誘人的焦糖色,中間凹陷處點綴着她今早現熬的草莓醬,像被陽光吻過的酒窩。
“小心燙。”林宇從身後遞來防燙手套,指尖蹭過她手腕時帶着廚房的煙火氣——他正在煎牛排,圍裙上印着歪歪扭扭的籃球圖案,是蘇瑤去年送的生日禮物。台面上攤着手機,視頻通話界面裡,兩家父母正分别在地鐵和公交上,對着鏡頭展示準備的伴手禮:蘇瑤媽媽舉着保溫桶,說裝着剛蒸的桂花米糕;林宇爸爸則晃了晃塑料袋,裡面的籃球雜志封面正是上周林宇接受采訪的照片。
“把瑪德琳擺成三分線形狀怎麼樣?”蘇瑤忽然指着白瓷盤,用竹鑷子調整糕點位置,“這裡放三個,代表你上周對實驗中學的三個三分球,中間這個放草莓醬,像籃筐——”話沒說完就被林宇笑着打斷:“再擺下去,你媽媽該以為我們在搞行為藝術了。”他轉身關掉燃氣竈,牛排發出滋滋的響聲,油花濺在圍裙上,正好落在籃球圖案的籃網位置。
門鈴在十點整響起。蘇瑤剛把最後一塊芒果慕斯放進玻璃罩,就看見林宇正對着玄關鏡子瘋狂整理領帶——那條印着小畫筆的藏青領帶,是她去年情人節手作的,此刻被他系成了歪歪扭扭的蝴蝶結。“放松點,”她笑着幫他解開重系,“你上周在市賽扣籃時都沒這麼緊張。”
門開的瞬間,茉莉花香混着樟木香湧進來。蘇瑤媽媽的手袋上挂着新織的毛線挂件,正是她畫裡那隻振翅的蝴蝶;林宇爸爸則扛着個巨大的紙箱,上面寫着“給小兩口的實用家電”,角落露出半截籃球形狀的抱枕。
“瞧瞧這屋子,”林宇媽媽一進門就紅了眼眶,手指劃過玄關處挂着的合照——那是去年秋天,蘇瑤在籃球場畫速寫,林宇抱着球從背後突襲,兩人笑倒在落葉堆裡的畫面,“比我們當年的婚房溫馨十倍,小瑤布置的吧?這花瓶裡的銀杏葉都擺成漸變色了。”
廚房裡飄來玉米濃湯的香氣。蘇瑤領着媽媽參觀開放式廚房,看見料理台上擺着的籃球模具——那是林宇偷偷買的,說是要給她的點心增加“職業元素”。此刻模具裡還留着沒清理的面粉印,形狀正好是标準的NBA logo。
“阿姨嘗嘗這個,”蘇瑤遞上剛烤好的瑪德琳,草莓醬在舌尖化開時,林宇媽媽突然笑出聲:“小林小時候啊,把籃球當足球踢,結果砸爛了客廳的花瓶,還說是在練習‘三分遠射’。”餐桌對面,林宇正被爸爸調侃高中時把校服穿反去上課,耳尖紅得比草莓醬還鮮豔。
牛排端上桌時,蘇瑤發現林宇特意把胡蘿蔔切成了五角星,西蘭花擺成了籃筐形狀。“這擺盤比我隊服還整齊,”林宇爸爸叉起一塊牛排,忽然轉向蘇瑤,“聽說你最近在畫以籃球為主題的系列?老陳教練昨天還說,小林更衣室裡挂着你的速寫,隊員們都叫那是‘11号幸運符’。”
餐刀與瓷盤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蘇瑤望向坐在斜對面的林宇,他正低頭給她添湯,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陰影。想起上周在球館,她畫完他的防守姿态後,順手在角落畫了隻銜着籃球的蝴蝶,結果第二天就被他拿去複印,分給每個隊友當書簽。
飯後的客廳飄着紅茶的清香。蘇瑤從書房抱出畫夾,最新的《灌籃協奏曲》系列在落地燈下展開:第一幅是林宇扣籃時的背影,球衣号碼被處理成流動的金色線條,像陽光在籃網間穿梭;第二幅則是籃球場的黃昏,兩個影子坐在記分牌下,地上散落的籃球被畫成了發光的橙子。
“這幅的光影處理得真好,”蘇瑤媽媽指着第三幅,畫中林宇正在教小朋友運球,他的手掌被放大,指縫間漏出的光斑恰好組成“希望”二字,“小瑤把籃球畫出了溫度,難怪贊助商說要拿去做公益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