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蟬鳴撕扯着俱樂部會議室的空調冷氣,林宇的手指在實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節奏。投影儀上閃爍着“籃球文化嘉年華”的策劃案,作為俱樂部的核心球員,他剛拒絕了第十版方案:“全是商業贊助和明星簽名會,籃球的熱血在哪裡?”
“或許可以換個角度。”蘇瑤的聲音從落地窗邊傳來,她的帆布鞋無意識地蹭着牆腳的籃球,“我在巴黎看過足球與印象派的跨界展,觀衆隻是球迷,還有抱着畫冊的老人和學畫畫的孩子。”
會議室的氣氛突然凝固。營銷總監推了推眼鏡:“蘇小姐的意思是?”
“把籃球場變成畫布。”蘇瑤轉身,發絲間的 23 号水晶發卡閃過微光,“用裝置藝術呈現扣籃的抛物線,讓觀衆在塗鴉牆創作自己的籃球故事,甚至——”她指向窗外的露天球場,“在籃闆上安裝可變色玻璃,灌籃時折射出不同光譜。”
林宇的眉頭皺得更深:“但嘉年華的核心是推廣籃球運動,不是藝術展。”他敲了敲策劃案,“球迷想看的是激烈的對抗,是球星的技術展示,不是對着玻璃發呆。”
蘇瑤走到林宇身邊,輕輕握住他的手:“宇,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們可以把藝術和籃球的熱血結合起來。裝置藝術能吸引更多不同領域的人關注籃球,塗鴉牆可以讓球迷更深入地參與,而籃闆上的變色玻璃,會給扣籃增添更多的視覺震撼,讓比賽更具觀賞性。這不僅僅是藝術展,而是用藝術的方式點燃大家對籃球的熱情。”
營銷總監微微點頭:“蘇小姐的想法很新穎,如果策劃得當,确實能為嘉年華帶來不一樣的亮點。但實施起來難度不小,比如變色玻璃的技術實現,塗鴉牆的管理和維護,還有裝置藝術的創意落地,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林宇陷入沉思,他看着蘇瑤充滿期待的眼神,又轉頭看向投影儀上平淡無奇的策劃案。“或許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林宇緩緩說道,“但要确保藝術元素不會掩蓋籃球本身的魅力。”
會議結束後,林宇和蘇瑤立刻投入到新方案的籌備中。他們找來了專業的藝術團隊,一起探讨裝置藝術的具體設計。蘇瑤發揮自己的藝術專長,繪制了一幅幅設計草圖,将扣籃抛物線用光影裝置呈現的效果、塗鴉牆的風格布局等都詳細地描繪出來。
在變色玻璃的技術實現上,團隊遇到了難題。市場上現有的可變色玻璃無法滿足在籃球場上快速變色且耐用的要求。林宇利用自己的人脈,聯系了多家科研機構和玻璃制造企業,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終于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可變色玻璃,能夠在球員灌籃的瞬間迅速折射出絢麗的光譜。
塗鴉牆的設計也經過了反複推敲。他們決定将塗鴉牆分為不同的主題區域,有經典籃球場景再現、球迷個人籃球夢想展示等。為了鼓勵更多人參與,他們還設置了塗鴉比賽,邀請知名塗鴉藝術家作為評委,獲勝者可以獲得與球星面對面交流以及限量版籃球周邊的獎勵。
随着籌備工作的推進,“籃球文化嘉年華”的消息逐漸傳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球迷們對這個融合了藝術與籃球的活動充滿了好奇和期待,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讨論。一些藝術愛好者也表示,這樣的跨界活動讓他們有機會重新認識籃球運動。
終于,“籃球文化嘉年華”開幕的日子來臨。活動現場人山人海,除了熱情的球迷,還有許多藝術愛好者和普通市民。露天球場上,裝置藝術吸引了衆人的目光。扣籃抛物線的光影裝置在陽光下閃爍着夢幻的光芒,仿佛将籃球的運動軌迹凝固成了一件藝術品。
塗鴉牆前,人們拿着顔料和畫筆,盡情地創作着自己的籃球故事。有小朋友畫着自己心目中的籃球英雄,有老人回憶着自己年輕時在球場上的熱血瞬間。整個塗鴉牆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成為了籃球文化的生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