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後的第十天,蘇瑤對着穿衣鏡發呆。淺灰家居服的下擺被掀起,露出腹部蜿蜒的淡紫色紋路,像極了她畫布上未完成的星軌。晨霧般的陽光穿過百葉窗,在那些新生的褶皺上投下細碎的金斑,她忽然想起三個月前在嬰兒房畫的《孕育》——那時的她,還能輕松跪在地上勾勒籃球與調色盤的交疊,如今卻連彎腰撿畫筆都要扶着腰慢慢起身。
“又盯着肚子看了?”林宇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着剛熬好的黑豆粥香氣。他蹲下身,溫熱的掌心輕輕覆在那些紋路上:“我查過,這是寶寶送給媽媽的星空圖。”指腹掠過她腳踝的水腫,他的語氣突然放軟,“今天讓媽炖冬瓜排骨湯好不好?利水消腫的。”
蘇瑤别過臉去,視線落在床頭未完成的素描本上。那是她昨天想畫的《母性》,卻隻畫了個扭曲的輪廓——孕婦的身體在她筆下變得陌生,像被拉長的籃球,又像打翻的調色盤。鉛筆在紙面上留下深深的劃痕,如同她此刻的心情。
林宇順着她的目光看去,心中明白她的糾結與失落。他站起身,輕輕擁住蘇瑤,在她額頭落下一吻:“瑤瑤,别難過。你現在的樣子,在我眼裡是最美的,這是生命賦予你的獨特印記。”
蘇瑤靠在林宇懷裡,聲音帶着一絲哽咽:“宇,我感覺自己好像變得很陌生,身體不受控制,連畫畫都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
林宇握住她的手,溫柔地說:“這隻是暫時的,等寶寶出生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看,我們一起期待寶寶的降臨,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這段時間,你就安心養胎,畫畫的事,等以後再說。”
蘇瑤微微點頭,但心中的失落依然揮之不去。接下來的日子裡,林宇對蘇瑤的照顧更加無微不至。他每天都會變着花樣為她準備營養豐富的飯菜,陪她散步,給她講各種有趣的故事,逗她開心。但蘇瑤還是常常陷入對自己身體變化和繪畫停滞的苦惱中。
一天午後,林宇外出訓練,蘇瑤獨自在家。她再次翻開那本未完成的素描本,看着畫紙上扭曲的線條,心中一陣煩悶。她試着拿起鉛筆,想要繼續畫下去,可剛畫了幾筆,就覺得不滿意,憤怒地将鉛筆扔到一邊。
這時,手機鈴聲響起,是蘇瑤的一位畫家朋友打來的。朋友在電話裡分享了自己最近的創作經曆,還提到了一位同樣是準媽媽的畫家,在孕期通過獨特的視角創作出了一系列令人驚豔的作品。朋友的話讓蘇瑤心中一動,她想,也許自己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待現在的自己和繪畫。
挂了電話後,蘇瑤重新拿起鉛筆,深吸一口氣,開始在畫紙上勾勒新的線條。這一次,她不再糾結于完美的輪廓,而是順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描繪。她畫下自己隆起的腹部,用柔和的線條表現出生命在其中孕育的力量;畫下腳踝的水腫,用深淺不一的陰影展現出身體的變化。她把這些都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成為母親的獨特旅程。
随着畫筆的移動,蘇瑤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她沉浸在創作中,仿佛忘記了身體的不适。當林宇回到家時,看到的是坐在窗前專注畫畫的蘇瑤,陽光灑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個溫暖而堅定的輪廓。
林宇輕輕走到她身邊,看到畫紙上逐漸成型的作品,眼中滿是驚喜:“瑤瑤,你畫得太棒了!這才是真正的你,充滿了生命力。”
蘇瑤擡起頭,眼中閃爍着光芒:“宇,我好像找到了新的方向。我不再害怕身體的變化,我要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這是我和寶寶的故事。”
從那以後,蘇瑤的創作熱情被重新點燃。她以孕期的自己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的畫作。每一幅畫都充滿了真實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展現出了母性的光輝與生命的奇妙。
随着預産期的臨近,蘇瑤的身體越來越笨重,但她依然堅持在畫架前創作。林宇看着她努力的樣子,既心疼又驕傲。他在訓練之餘,也會幫她準備繪畫工具,為她的作品提出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