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反穿回來我修仙了[紅樓] > 第6章 區别

第6章 區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那就難怪了。”說到這個,江大娘面上帶着驕傲,不等顧二明回答就說道,“咱們村的小子們都在秀才老爺那裡啟蒙念書呢!秀才老爺說了,不求考科舉,但是一定要認字,讀書明事理,這樣做人做事都有章程,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會莫名其妙地惹禍事。咱們村地少,莊家人看天吃飯,一旦老天爺不賞臉就要餓肚子。秀才老爺說了,小子們認得了字也能多條出路,不拘是去城裡當個賬房管家,還是去鋪子裡做個小二夥計,或者是去哪家師傅手底下學個手藝,總歸是識字的更出挑些。”

張行肅然起敬,“封秀才大德。”這是實際地給人謀活路的功德事,對于每天掙紮在生存線上的底層百姓來說,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哪怕城裡的大戶人家每次做功德都是大手筆幾百上千兩的捐獻,但那都是給的寺廟,誰知道廟裡會拿多少散給貧苦百姓。便是他們年年搭棚施粥,真正得到實惠的也就那幾十個人,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粥喝完就沒了,本事學到手了,那才是一輩子的出路。

得到了共鳴,大娘興緻更高了,接着說道,“還有咱們的秀才娘子,把咱們村的女娃子們都集中起來,也教她們認字,還教她們手藝,做些針線活,就是繡個帕子做個荷包,打個絡子,那也能換幾文錢,給家裡添個家用。”

大娘感歎着,“咱們村的女娃們啊,這是趕上好時候了,前幾十年哪兒能想到如今的光景呢?這不,周圍的村子都羨慕咱們呢,女孩子們都會手藝能貼補家用,在家養着不下地操勞,一個個都養的白白嫩嫩的,他們啊都想娶咱們村的女娃娃,還拼着命地把他們閨女嫁到咱們村裡來。這都是秀才老爺和秀才娘子的功德啊!”

這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同,都七嘴八舌地表示同意。

張行看了顧二明一眼,笑道,“二明兄弟,那我們還真要去看看了,也沾沾封秀才的文氣。”

“不行。”這下子是大娘先反對了,“娃娃們都在用功念書,你們不能去打擾他們。”

顧二明拱了拱手,說道,“江大娘,咱們就在私塾邊上看看,離的遠遠的,不靠近。”

水留村的屋子基本都是土磚房,間或坐落着幾座青磚泥瓦房。封秀才的家在村子最裡面,最接近山腳的位置,是一座面闊三間的青磚瓦房,兩側都建有廂房,前面用石牆圍了個院子,私塾則是在院子旁邊單建的一間屋子裡。

張行和顧二明遠遠站住,聽着隐隐約約傳來的讀書聲,襯着背後沉默的青山,圍着大片整齊的田地,倏地體會到了一種歲月靜好的境界。

他們也沒多呆,看了幾眼就回去了。日頭還短,再耽擱就趕不上關城門了。緊趕慢趕,在宵禁前回了甯榮街,張行和顧二明他們約好第二天的時間就各回各家了。

京都素有東貴西富南窮北賤的說法,從東城一進入南城,張行一行人就感覺到了其中的區别,一路往南,差距越大。東城官宦人家多,府邸多半都是門第森嚴,門前屋後都是鋪着青石闆,極為肅穆。便是普通民居,也是建的整整齊齊,即便路面沒有青石闆的路段,黃土夯實十分平整,路上行人穿戴的也是極為整潔體面的。南城就不同了,斜七橫八的小巷通四方,街道窄小得多,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的很是熱鬧,時常能見補丁衣服,街頭巷尾還有衣衫褴褛的乞丐坐着乞讨,到了城門口,還能看見很多挨着城牆搭建的簡易棚子,都是住人的。

和水留村不同,進士村是個大村,齊秀才的齊便是進士村最大的姓。還沒進村,遠遠地就能看到矗立在村口的一個高高大大的進士牌坊,進士村以前叫什麼名不得而知,但自從出了個齊進士得了個進士牌坊後,他們村就叫進士村了,到底是村民往自己臉上貼金改的,還是周圍百姓叫慣的都已經無從考證了,不過這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現在村裡功名最高的還是齊秀才,他是齊進士出了五服的遠房親戚,自他之後幾十年,别說進士舉人,就是秀才也沒再出一個。

不同于水留村依山而建,進士村隻有村後有個小土坡,遠遠的有條小河,同村人多抱團居住,屋子比較密集,差距也較大,有占地極大建的很是氣派的三進大院子,也有普通的青磚瓦房和土磚房,在邊緣角落處還能看見一些土坯房,屋頂的茅草都散落了。村裡各家比較富裕的都自家打了水井,沒井的都去祠堂那塊的公用井打水,齊秀才教書的私塾就建在祠堂邊上。

不過據村民透露,從年前起齊秀才身子就不康健,一直在家養病,現在是他兒子在代管教書。就為這個,他家裡還吵吵嚷嚷了好幾個月,各個兒孫都說他偏心,整天沒個消停的時候,偏偏他那子子孫孫哪怕分家了,大多還是圍着他的屋子起房子,鬧騰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牽連起一串的人,四個不同媽生的子女陣營,過繼給媳婦娘家的和留在家裡的,貧富差距甚大,再加上各家的媳婦兒媳孫媳,一幫子的娘子軍,讓村民們看盡了笑話。

張行依然是圍着村子看了一圈,然後便回城和賈代儒複命去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