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習部幹事,何安旁觀了多場新生杯辯論賽,也經曆了系裡選拔時說不上話的尴尬,他心裡清楚,如果比反應和口才,他恐怕沒有多少優勢。
因此,何安準備把賭注全部壓在陳詞環節,一定要充分展現他的寫作和演講能力,至于要求現場應變的盤問和闡述,隻能盡力而為。
反正,他本來就是以一辯作為意向辯位,一辯嘛,隻要稿子能寫好、讀順,應該也就足夠了吧?
短短一分半鐘的陳詞,光是敲定主題就花了兩天時間,好不容易寫出幾百字,又字斟句酌地修改,最後隻剩下周五一天時間,用來背稿、練習。
直到周六上午,何安前往面試的路上,仍然嘴裡念念有詞地背稿。
走到主樓412教室門口,何安還沒有開口,一個坐在門口的瘦小男生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熱情地招呼他:“同學你好!是來參加校辯論隊招新面試的嗎?”
看何安點頭,他立刻把一張表格和一支筆遞了上去:“麻煩先簽個到吧。”
簽到表設計得非常簡潔,隻有三列信息,第一列是序号,第二列是姓名,第三列就是留給候選人簽名的空格。
何安一眼掃過去,序号的最後一個數字是“19”。
也就是說,一共有十九名同學報名參加今天的校隊面試。
在何安的預想中,本以為會看見黑壓壓一屋子的候選人,沒想到,報名的人居然隻比當初新生杯前參加阿語系隊伍選拔多了幾個人而已,何安心裡不禁覺得有些奇怪。
不過,就算參加競争的對手比他預計得更少,但校隊也沒有公布招新名額,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入選,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何安的目光從第一列的序号,移到了第二列的姓名,卻驚訝地發現,最後一個序号“19”的旁邊,就寫着他的名字。
這就有些奇怪了。
按理來說,大部分的候選人至少要等到周一報名表在校園網公布之後,才能提交報名,而他的報名表則是提前兩天就交給了曾骁,就算不是第一個報名,也不至于被排到最後吧?
正當何安滿心疑惑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另一個臉型方正的男生走近看了一眼,眼睛一亮:“你就是何安?”
何安放下筆,擡頭看向眼前陌生的男生,略帶疑惑地點點頭:“對,我是何安,你是……”
“我是曾骁,校隊副隊長。”男生的嗓門粗犷,他看着何安的表情從茫然變為驚喜,也笑了起來。
“你是19号,對吧?”曾骁用手指點了點簽到表,加重語氣,“這個順序就是你們參加面試的順序。”
聽到這裡,何安明白了,原來曾骁特意給他安排了最後一個面試的順序,應該是為了讓他能有更加充裕的時間準備時間。
何安立刻笑着說道:“謝謝學長!”
在場的其他人聽了,隻會認為他是在感謝曾骁告訴他面試順序的事情,但曾骁聽懂了他的言外之意,臉上的笑容不自覺地溢出了幾分滿意。
完成簽到,何安看向教室,參加面試的候選人大多已經到了,零散地間隔着坐在座位上,看起來都像是獨自前來,互相之間并不認識。
看了一圈,何安沒有找到熟面孔,便随便找了一個靠後排的空位坐下來。正準備再默背幾遍陳詞,坐在旁邊的一個齊耳短發的女生卻主動靠近,和他搭話:“你是不是學習部的呀?之前我們比賽的時候,好像見過你。”
“對,我是學習部的幹事,叫何安,阿語系的,”何安認眼前這位落落大方的女生,“你是商學院的一辯,對吧?你在決賽的表現真的很亮眼。”
女生坦然一笑,可以看得出來,商學院辯論隊拿到新生杯冠軍後,她應該經常聽到類似的話。但她還是禮貌地介紹了自己:“是呀,我叫杜雨希,國際貿易專業的。”
閑聊了幾句,何安忍不住把心裡的疑問說了出來:“你覺不覺得今天來參加面試的人太少了一些?新生杯十六支隊伍,就有64位辯手了,再加上沒能選進院系隊伍的人,我還以為,今天至少得有上百人報名。”
說着,他再次環顧了四周的候選人,突然意識到:“咦?你們商學院辯論隊的其他人……都沒有來嗎?”
“隻有我一個人來了,“杜雨希聳了聳肩,”我估計,參加了新生杯的辯手,絕大部分都沒有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