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掃盲的老師要我去采購學徒法師用的土系法具和水系法具,我克制着自己追問她的想法去上城區的魔法行會購買法具,看着架子上玲琅滿目的寶具感覺到迷茫。
魔法絕不是普通人有資格接觸的,學徒法師一件最便宜的土系法具“法玉”就能買六瓶祛疤藥劑,帝都生活的普通人家省吃儉用兩輩子也攢不出這麼多錢。
怪不得之前有人說除非擁有家傳寶具,否則普通人家擁有魔法潛能的就隻能選擇從軍或者成為貴族的附庸,沒有财力支持,普通人連門檻都跨不進去。
魔法師專用的裝備大都擁有各自名稱,比如學徒施法的物品叫做“法具”,一旦成為正式魔法師,使用的施法物品就會被稱為“寶具”。
相比起學徒們使用的鑲嵌有低階魔獸晶核的“法具”,正式魔法師們的“寶具”制作工藝更為複雜,用料更為考究和精良,基本上都是非賣品,隻能靠在魔法行會中的“貢獻度”兌換。
我學校裡能學的隻有四系魔法,但稍微跟看管店鋪的年輕法師了解過以後才知道其實十四門學科裡頭的“信仰”和“戰舞”兩門課程也算在施法者裡頭,不過這兩門課程不像理學四門課一樣需要魔法天賦,“信仰”需要學習者堅定不移的信念,而“戰舞”需要學習者有過人的美貌和超凡的魅力,這兩門課在學習中也可以配備相應的法具,因為不使用晶核,價格也相對便宜。
有意思的是“召喚”科目并不要求固定派别的法具,也就是說什麼法具都行,隻要有晶核就能召喚出對應派别的魔法生物。
魔法行會這邊出售的學徒級“法具”種類非常多,遠不止學校所擁有的四類,事實上在這裡我還看到了雷、冰、風、毒四種,年輕法師告訴我這四種魔法的使用門檻非常高,一般隻有家族底蘊深厚的施法者會選購,價格也普遍更為高昂。
五花八門的法具真的很耀眼,每一系可以選擇的法具都很豐富,土魔法從最普通的寶珠、魔棒、靈擺、法書到稀有的頭箍、手镯、胸針、項鍊都能選擇,共同特點是它們上面都鑲嵌了一枚大概杏仁大小的土黃色晶石,上面萦繞着淡淡的光芒,讓人生出想要觸摸的親切感。
身為學徒也就沒必要花錢買太貴的法具,我買了一顆入門版的“法玉”,大概有蘋果大小,青灰色石珠上篆刻了密密麻麻的紋路,一枚土黃色晶石被鑲嵌在圖案的中心,售賣的法師說平常用手托着法玉沒有紋路的一面,要吸收的時候就反扣到另一隻手,手接觸晶核就會自動開始吸收魔力進入施法狀态。
我作為一個還未學習過魔法的“新嫩”肯定是不敢貿然去吸收魔力的,法玉被收在盒子裡等我帶走。
水系法具種類也非常多,除了法珠、法環、法書之外還有水魔法特有的卦牌。
我過來之前給我掃盲的老師說過,水系法具可以選卦牌,雖然一般卦牌都是幾個或者幾十個湊成一套,但每一枚卦牌都算是一件單獨的法具,卦牌比較便宜,而且用途廣泛,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綠瑩瑩的牌子看起來像是翡翠材質,依舊是由複雜的紋路簇擁着一顆海藍色結晶,淡淡的水汽很清涼,捏在手裡很舒服。
兩件法具讓我荷包又飽受苦難,收好它們匆匆回家,我要好好研究研究它們的用法。
從掃盲老師那裡得到的知識是法具能夠限制魔力的流出,讓晶核裡的魔力不會被一次抽取完,晶核擁有自我恢複的特性,隻要不被一次抽幹,以後還能源源不斷的使用。
現在回想起來,巫醫大媽給我的那枚晶核就是沒有法具篆刻保護,被我捏在手裡一口給抽幹了,變成了塊普通石頭疙瘩。
翻看初級魔法的教課書,書裡介紹的内容跟掃盲老師說的差不離,有天賦的學生在擁有法具之後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在不傷害自身的情況下穩定吸收法具中的魔力。
我站在小島上手持法玉,深呼吸以後按照書上的說明左手托着法玉,右手手輕輕覆上晶石所在的面,然後拉開……
一道土黃色長鍊散逸開來,如同彩虹般鍊接在我的身上,濃郁的土系魔力籠罩着我,萦繞的輝光中我周圍的力量空前活躍,我進入了所謂的“施法者狀态”。
有篆刻的紋路壓制,晶石中散逸的光帶非常均勻,像是被刻意減緩了釋放的速度,足足一刻鐘以後弧形光帶才慢慢減弱徹底消散,而我身上萦繞的光芒沒有立刻平息,它又維持了大約五分鐘才徹底消失。
二十分鐘,作為初學施法者我能維持施法狀态的時間是二十分鐘,原則上學會持咒以後在這寶貴的二十分鐘内我可以構築自己要施放的魔法,在完成一個基礎防禦性魔法“土盾”之後耗盡魔力,等待長達三十小時的充能。
我一開始還在想,一件法具能讓普通學徒維持二十分鐘施法者狀态,多拿一件法具是不是就能将施法時間翻倍?
并非如此,人對晶核中吸收的魔力非常敏感,短時間内吸收來自不同晶核的魔力很容易造成紊亂,輕則傷害身體和精神,重則落下精神病或者殘疾,所以一般法師都隻會選擇固定的一兩樣法具培養熟練度,越熟悉效果越好,發揮也越穩定。
我很慶幸自己能像正常施法者一樣通過吸收晶核中的魔力進入“施法者”狀态,不過我自己也有特殊的情況,那就是我發現自己在吸收晶核魔力之後魔力并不會随着時間推移全部散去,而是有一小部分會被我的身體“截留”下來,主要表現為我自己特異功能的小幅度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