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标本店,
“老闆,你好,請問,上一次說的兼職還有空位嗎?”
遲意腦子裡不停強調自己記住老闆的樣貌,但眼睛對上那張臉,思緒飄忽一瞬,什麼也沒能留下。
幾次嘗試,他隻能放棄對那張臉的興趣,改為看向展示出的标本。
老闆似乎意料中他會來一般,放下手裡的報刊,拿出一個本子翻動遺憾:
“很遺憾,客人,最近的服務生已招滿,你可以留下聯系方式,有需要會聯系你。”
他随意填寫信息,放回前問:
“能看嗎?”
老闆:“當然。”
很普通的登記筆記本,每頁是不同筆記留下的聯系方式,雜亂的内容裡,沒有什麼有用的信息。
最近的日期裡有一個熟悉的代号‘48444’數字被劃去,備注‘丢失’。
後面一頁隻有一個代号‘45361’畫圈打上問号。
‘嘣咚’
一聲很輕微的聲音,在安靜的室内想忽視都難。
老闆從報刊裡擡頭,視線落在地上掉落的筆筒上,翻閱筆記的人一邊撿起,一邊為自己的不小心道歉。
老闆微微打量面前的人幾眼,才重新将視線投回報刊上,又一聲巨響傳出,這一次聲響很明顯是從裡屋傳出。
遲意維持面上的笑容轉移話題,心裡罵罵咧咧将裡面找線索的人表揚一番:
“老闆,看來你有客人上門。”
老闆不慌不忙坐在椅子上,淡淡:
“不請自來的客人,今天可不止一個,我隻會招待禮貌的。”
‘噼裡啪啦’
遲意、老闆:“……”
這一次的響動,是唯恐外面的人沒有注意,持續很長一會才再次安靜下來。
“看來裡面的客人很着急。”
遲意盡量忍笑,一邊将筆記放回原位,一邊往外走,到門口時無意道:
“老闆,丢失的花瓶回到原位,你會開心嗎?”
老闆開門的動作停頓:
“丢失的東西找回,也得看還能不能繼續收藏。”
他沖着老闆,突然大聲喊一句:
“老闆,換個人,考慮考慮我的兼職。”
老闆冷淡:
“等通知。”
“祝好運。”
遲意隔着小巷,望着遠遠狂奔的背影,嘴裡低喃一句,等待一會,重新回到标本店,直接拉開裡間的門,走入。
裡間屋内,四周擺放大大小小的的玻璃展櫃,裡面展出比外面更具有個人色彩的藝術展品。
比如一隻閃蝶的翅膀,一邊自然一邊為人為的镂空機械,同類型的機械與自然結合的展品數不勝數,密密麻麻。
但除開這些展品,并沒有其他有價值的線索,不确定不算靠譜的隊友能把老闆遛多遠,确定無線索,直接拉開下一扇門,
下一扇門後的景象,
是上一次見過擺設人的畫室,隻是這一次沒有人,畫室也幹幹淨淨…
不對,幹幹淨淨,那剛才的響動從哪裡傳出。
一下找打盲點,快速回到上一個房間,發現兩房間中間位置,肉眼可見存在差異空間。
他沿牆而走,牆尾半靠的畫有一定拖動痕迹,上前搬動開,一個暗室露出。
估算時間,貓着身子鑽入裡面。
室内的燈閃着紅色,地面有一個個碎裂的玻璃瓶,半空吊着一根線順着找去,可以發現一旦手動搬開畫,半挂的玻璃瓶會掉落發出聲響,不是一個是一串。
遲意:“……”
---嗯,聲源找到,難怪他搬動畫時候感覺手感怪怪的,原來是你硬生生掰開的,不愧是你-慕同學。
一個個巨型的玻璃瓶,從天花闆上垂落倒挂,裡面放置各種的人體殘肢,本該讓人膽寒的畫面,确很難引起對血腥恐怖的排斥。
因為擺放在玻璃瓶中的肢體如同藝術品,同外面機械蝴蝶被人用心裝飾點綴,是一種震撼而不可言說朋克的美。
遲意從天花闆上面的東西收回視線,看向房間側方,玻璃闆上貼着他們每個人的照片,有的畫上×,有的留問号。
畫×的照片是昨晚那位女士,躺在垃圾桶裡。
而他和慕輕的照片貼在一起,連線間畫着一個問号。
空蕩蕩桌面上,擺放的正是那期被借走報刊,沒有太多時間粗略看過内容,直接離開暗室。
‘嗒,嗒,嗒’
剛将畫回位,小巷連接的後門外傳來腳步聲。
盯着一點點被扭開的門把手,别無選擇的他隻能從另一扇門離開。
身後緊逼的腳步聲還未停下,快速穿過玻璃展廳,走出店門那一刻,一直專注身後的腳步聲,以至于未注意到其他地方。
遲意從門收回的視線,一下撞上從拐角迎面走來一臉惱怒的老闆,心猛地提起。
老闆狀似體貼:
“客人,你為什麼沒走?”
遲意面不改色:“迷路。”
“迷路?”
“說出來挺不好意思,社恐不敢問路,所以老闆哪條路能夠出去?”
“…直走。”
“哦,原來是直走,謝謝老闆,你真是好人,再見。”
“……”
絲毫不心虛的接受,來自後方老闆的死亡凝視,他甚至中途幾次回頭微笑,對老闆的注目禮表示感謝。
雖然看不清老闆的臉,但對方那緊握的拳頭和咬牙切齒的慢走,因該是高興的表情。
走出小巷,
遲意遇到406的男人正鬼鬼祟祟從一間酒吧,面色緊張離開,後者見到他神色緊繃一瞬,下意識捏緊挂牌,惡狠狠瞪一眼匆匆離開。
往男子離開的酒吧看去,隻從外表看不出什麼,因上一次酒吧的美好印象與丢失的勞務費,不太适合拜訪,收回視線往回走。
回到酒店,第一眼看見,正昂首挺胸向慕輕激動比劃說什麼的金夏天,不知道是不是光線問題,那位金同學又髒了。
慕輕投來似笑非笑的視線,困惑夾着細微咬牙切齒的語氣:
“親愛的,我們的計劃好像不是一個。”
遲意一臉理所當然道:
“我非常相信隊友的随機應變能力,能回到這裡看上去我們配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