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一世的富貴還是要流芳千古?李斯在這一刻,做出了選擇。
在這之前,李斯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功不可沒,能力極強的,本可與先賢伊尹、管仲、百裡奚等人齊名,可惜這一步走錯,曆史評價跌破谷底。】
天幕之下,李斯頹然跌坐在地。他知道這是自己會做出來的事,不再似趙高那般喊冤,臉色灰敗地俯首認罪:“臣知罪……臣罪該萬死。”
公子扶蘇與他并不親厚,今日若是僥幸未死,将來是扶植扶蘇登位,還是另立新主呢?
胡亥肯定是要首先排除。
嬴政本以為李斯會和趙高一樣喊冤,沒有想到李斯居然認罪了,冷聲道:“認罪?你認什麼罪?”不該認的罪,這麼積極做什麼?
他現在活生生的站在這。
沒有做過的事情,李斯為什麼要認罪?難道天幕所言,真的是未來會發生的事嗎?
他不敢想。
李斯不知道始皇帝心中所想,聽到這冰冷的話身子一抖,如實承認了自己的罪狀,天幕所言,确實是他會做出來的事,無可反駁,最後希翼道:“目前事情還未曾發生,求陛下給罪臣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嬴政沒有再搭理李斯。
他緊緊盯着天幕,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扶蘇會如何抉擇。
雖然,他已經猜到了。
宋朝
蘇轼打定主意,放朝回家就寫《始皇論》,文中寫道:“李斯和趙高合謀立胡亥為帝,殺害公子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以緻于秦朝滅亡。”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動筆的時候潤色下措辭。
明朝
朱元璋想起了意圖謀反的胡惟庸,心中感歎:“正是因為丞相的職權過大,威脅到了皇權,所以朕殺了胡惟庸之後便廢除丞相制度,永不再設丞相。”
他還活着,胡惟庸就敢獨斷專行。
有一天他死了,胡惟庸必然會如李斯這般,僞造遺诏,賜死他的标兒,立他的幼子為太子,方便把持朝政。
好在他有先見之明。
“救世宰相張居正?”朱元璋想起這個就十分來氣,肯定是标兒的子孫後代違背了祖訓,重設丞相一職。
真是混賬!
[畫面跳轉到了上郡,蒙恬的軍營中,扶蘇接到了賜死他的诏書,沒忍住哭出聲來,失魂落魄地走進了内室。
他沒有懷疑诏書有假。
上面有始皇印玺,若不是始皇的本意,還能是什麼?誰敢造假?
懷疑诏書就是懷疑始皇的震懾力。
猶記得離開鹹陽時父親勃然大怒的表情,沒想到父親這般厭惡他。
想讓他死。
蒙恬看到扶蘇欲拔劍自刎,連忙攔下,勸說道:“陛下這麼多年來沒有立太子,明知你我關系親密,派我統領三十萬大軍鎮守邊陲,又派你來監軍,這是天下重任啊。”
三十萬大軍不是小數目。
始皇這手筆,可以說是舉國相托,就差明說扶蘇是太子了。
怎麼可能會讓扶蘇自盡呢?
蒙恬進言道:“現在不過來了一個使者就自殺,怎麼知道其中是否有詐!上奏請示之後确定屬實,再死也不遲啊。”
他也不信始皇會讓他自盡。
使者擔心扶蘇不肯死,催促道:“快點吧,我還等着回去複命呢。”
蒙恬怒視使者。
扶蘇傷心欲絕,對蒙恬說道:“父讓子亡,沒有再問的道理。”再問,也是一樣的結果。
說完,他便拔劍自刎。
蒙恬:“……”他懂了,始皇敢派扶蘇來監軍,而不怕扶蘇擁兵自立,就是看準了扶蘇的孝順。
蒙恬不肯自盡,遭囚禁。]
天幕視頻塵埃落定,始皇帝看着天幕,内心悲怆。
扶蘇,蒙恬。他為保大秦江山選擇的兩人,他以為能延續千年的大秦江山,居然都在不久之後,随着他去了。
他頭暈難忍,挺拔的身形忽然晃了晃,差點跌到在地,左右頓時一擁而上扶住他:“陛下!”
“快傳禦醫!快!”
漢朝
劉邦心中嘲笑:“始皇在陰間,那你去陰間奏請啊。祝你們在陰間相會,解開誤會。”
笑過之後轉為惆怅。
始皇那般人物,始終是他心中向往之人,想不到死後也遭小人愚弄。素聞扶蘇仁德愛民,若真是扶蘇即位,恐怕也難有他的大漢朝。
可惜了。
正值壯年的劉徹尚且不知道自己兒子将來也是一樣,津津樂道地點評:“扶蘇和始皇帝政見不合,子不肖父,父子不和為取禍的根源。”
不像他,早早地立太子。
假設始皇帝如他一般,給扶蘇吃一顆定心丸,扶蘇堅信始皇帝不會殺他,趙高和李斯的陰謀根本不會得逞。
心中有了繼承人,就要讓繼承人安心。
劉詢想到了自己的祖父,頗為悲觀地想到:“始皇已死,小人當道。扶蘇即便是複請,也不過是得到一樣的結果罷了,又有什麼用呢?不如舉旗造反。”
祖父缺兵少将,打不過兵多将廣的漢武帝情有可原。
反觀秦始皇已死,扶蘇有蒙恬的軍隊和百姓的擁戴,造反必勝。
宋朝
蘇轼一邊看着,已經在腦海中勾勒出《始皇論》全文:“而蒙恬恃重兵在外,使二人不即受誅而複請之,則斯、高無遺類矣。”
宋慈忍不住心中嗟歎:“但凡派人去查一查,便能發現趙高、李斯等人的陰謀,使其陰謀破滅。”
丁謂有種優越感:“在朝中沒有眼線,吃虧是必然的。”
他的眼線遍布朝堂,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