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但真的聽到這個命令,還是恐懼的不可自拔:“放肆!我可是未來的大秦丞相——爾敢假傳帝令,滾開!……”
一起被押下去的李斯和胡亥聽到他越行越遠的凄厲慘叫,被吓得渾身顫抖。
趙高被殺,下一個是不是就輪到自己了?難道也會是車裂之刑?不要啊,雖然做錯了事,但他沒有趙高那麼猖狂啊嗚嗚嗚嗚……
李斯兩腿顫顫,胡亥哇得一聲哭了出來:“父親……我要見父親,放開我,我要見父親!”
……
曆朝曆代有才的皇帝、聰明大臣們:
這天幕會引用一些典籍、史書,是以這并非什麼神明,而是後世之人點評。後世居然能有這等手段,堪比仙神啊!不知道後世的皇帝是什麼樣子?可能活到幾百歲?民生幾何?版圖到哪裡?……一個個猜想浮現心中。
漢高祖劉邦猛然想到:“要命,我大漢的敗家子,果然丢人丢到後世了。”
秦王子嬰望着天幕,歎道:“胡亥過于輕信趙高,以至于招來亡國之禍,若是重用李斯,也不至于三年亡國。”
他投降了劉邦,就是劉邦的人。
劉邦走的時候怎麼不帶上他,留他獨自迎接即将到來的項羽?
真不厚道。
漢武帝劉徹想到自己從外戚勢力奪權的經曆,長歎一口氣:“有些人連到手的權力都不知道珍惜,拱手讓人。”
不見群臣,意味着大權旁落,胡亥何其蠢。
漢昭帝劉弗陵感歎:“能讓胡亥言聽計從的趙高若是如霍光這般,使民休養生息,秦朝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賜胡亥一個霍光,可開創盛世。
漢桓帝劉志同樣歎老天不公:“朕十四歲登基,從大将軍梁冀手中奪權用了十三年!”
像胡亥這樣把自己作成傀儡的還真是少見。
漢獻帝劉協暗恨老天不公:想他年幼即位,開局即是傀儡皇帝。曹操兵權在手,權勢滔天。他依然不甘做一傀儡,勇于抗争。胡亥竟将權力拱手送與手無兵權的趙高。
若是他,殺趙高如殺土雞瓦狗爾。
魏朝
高貴鄉公曹髦心道:“專權秉政的亂臣賊子當殺,似胡亥這般放權的昏庸皇帝,世所罕見。”
唐朝
剛幹掉長孫無忌的唐高宗李治撫須笑了:“朕果然做的對。”
宋朝
宋太乄祖趙匡胤感歎:“君弱而臣強是大忌,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所以他以杯酒釋兵權,削弱藩鎮的勢力,保國家長治久安。”
權力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胡亥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此時的他遠遠想不到,不遠的将來自己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明朝
洪武大帝朱元璋還在為丞相的事情生氣。他殺開國功臣,就是怕他們功高震主;廢除丞相,永不再設,是為了江山社稷的安穩。
他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防止今後再有權臣出現,結果他的良苦用心被踐踏了,後代子孫如胡亥這般,違背祖訓培養權臣!
“濟世宰相”也是宰相,是權臣。
崇祯帝朱由檢想到自己誅魏忠賢,殺袁崇煥,一頓操作猛如虎,奉行的是國可破,皇權不能受到威脅,君王的體面不能丢。
不由得反思:胡亥若是像他這樣勵精圖治,可能亡國的更快吧。
清朝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烨看着天幕的這一出戲,想起了幼時被權臣欺壓的日子,緊緊握着拳頭:鳌拜!
想起過往,仍是恨意難消!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心道:“胡亥真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他想到自己的處境,嗤笑一聲。
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慈禧大權在握,卻不斷殘害忠良,耽于享樂,大清危矣。
自己又能比他好多少呢?這十大敗家皇帝盤點,必然是有他一席之地的吧。
【趙高位卑,得李斯相助扶植胡亥即位之初,遠沒有将胡亥當成傀儡皇帝的能力。有這個能力的,當是身居丞相高位的李斯。】
這話說的,嬴政還是贊同的。
他将李斯提拔上來,李斯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盡了自己的能力與責任。後世之人也評價了,若非易主,他本該和先賢一同流芳百世的。
趙高位卑,此時在朝中并無根基,可以随意打殺。李斯身為丞相,要殺需要羅列罪名以告天下。
所以他可以毫不猶豫處死趙高,卻還沒有決定李斯是殺是留,便暫且将他關押起來。若是最終決定賜死李斯,這幾天便找個合适的罪名出來。
至于胡亥……
嬴政想到天幕上那一個個被逼自盡的子女,暗道:胡亥不能留。
非他狠心,天幕将一切都擺在這衆目睽睽之下,若不處理,如何服衆?扶蘇歸來,又作何想。
這一晚,胡亥在獄中得了始皇賜死的诏書。
“不,不,我不相信。”胡亥嘴唇哆嗦,“父親最寵我,怎麼可能會貶我為庶民,還讓我自殺?”
話音剛落,胸口被長劍洞穿。
蒙毅看向胡亥的目光中帶有一絲鄙夷和恨意,說道:“陛下恩準,若你不肯自盡,可由我代勞。”
胡亥在胸口被貫穿的那一刻氣絕。
蒙毅看着倒地的胡亥,目光又轉向關押李斯的牢房。始皇帝在看完天幕内容後,已經決定暫且不殺李斯,而是問罪抄家,全族一起下放到不毛之地立功贖罪。
原本是俱五刑、腰斬棄于市,夷三族的罪名。
如今隻是抄家而已,這處罰在蒙毅看來,屬實有些輕了。還是陛下仁慈,留李斯和其族人一命。
李斯若是識相點,知恩圖報,好好幫陛下教化那些蠻人,也便罷了。
若是不識相……那就别怪刀劍無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