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扶蘇在民間聲望很高。《史記·陳涉世家》陳勝言道:我聽說公子扶蘇沒有犯罪,但卻被秦二世殺了。百姓們知道扶蘇賢仁,卻不知道扶蘇已經被害。】
【試想扶蘇即位,得民心歸附,有蒙恬、蒙毅、李斯等肱股之臣在,不說傳至萬世,至少不會二世而亡。】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扶蘇和秦始皇政見相左,一個主張減輕刑罰,輕徭薄賦,施仁政,一個主張嚴刑重法。正如漢高祖打天下,文景二帝治天下,漢武帝打天下,想把治理江山的重任托付給與他政見不和的太子劉據一樣。】
【扶蘇死後,百姓自發建了扶蘇廟。可見天下民心在扶蘇,而不是在胡亥。】
秦始皇位面
嬴政聽罷,心中複雜,既是欣慰,又是歎息。
好歹後繼有人。
他隻有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好活,大秦的未來就靠扶蘇了。
不知多吃點丹藥能否延長壽命?
其餘各朝
劉邦持有不同意見:“李斯主張以法治國,可不一定會擁護以儒治國的扶蘇。扶蘇若想順利即位,得先除李斯。就算順利即位,即位後肯定也會率先清算李斯,不會重用李斯。”
丞相位高權重,對國家至關重要。
他遲遲沒有廢掉太子劉盈,就是因為丞相蕭何擁護劉盈,又有商山四皓輔佐劉盈。
不過,他也相信不會二世而亡。
扶蘇先前極力反對李斯提出的郡縣制,即位後很可能會和他一樣,分封制和郡縣制并存。畢竟郡縣制已經施行十多年了,又是上一任帝王的舉措,不好全盤推翻。
劉邦誤以為文景二帝是指劉盈和劉盈的兒子,心裡的那點疙瘩消失了。
看來劉盈不會讓他失望。
劉徹:???
蘇轼腦海中的《始皇論》:“扶蘇親始皇子,秦人戴之久矣,陳勝假其名,猶足以亂天下。”
趙顼心道:扶蘇仁德,若能即位,想必不會延續始皇暴乄政,必然如文景二帝一般開創盛世。
祖宗之法亦是可以變的。
王安石兩耳不聞天幕聲,一心隻有:變法變法變法,勢在必行。
他有一百零八種變法理由。
天幕還在繼續:【接下來說第三點,胡亥昏庸。】
“胡亥昏庸”四個大字出現在正中,顯眼又醒目。
秦二世位面
公元前207年,甲午年,秦二世三年。
望夷宮外,胡亥暴跳如雷:“什麼狗屁天幕,混賬東西!還不給朕把這東西打下來,你們這群廢物!來人,把這群廢物拉下去處死,五馬分屍!”
一片叫冤聲中,天幕巍然不動,男聲繼續說着:【胡亥聽信趙高讒言,冤殺蒙恬、蒙毅、李斯,任命趙高為丞相,深居宮内不見群臣。】
【《資治通鑒》記載:趙高欺騙胡亥,秦始皇一直想立胡亥為太子,但遭到了蒙毅的堅決反對,所以沒成,不如将蒙毅殺了。胡亥聽信了趙高的鬼話,殺害了蒙毅。】
天幕上出現了這一段節選。
胡亥怒道:“放屁,父親派趙高教導吾,為吾之師,吾自然該聽老師的!何況是趙高為吾争取來的帝位,他也對吾一片赤膽忠心!”
他殺蒙恬、蒙毅是為了鞏固帝位,殺李斯是李斯自己認罪伏誅。
何來冤殺一說?
此刻,胡亥依然堅定地認為殺蒙氏兄弟無錯。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都看好扶蘇即位,殺他們是身為帝王的政治手段,何錯之有?
至于李斯,總惹他不高興,留之何用?
【蒙恬死後,秦朝再無名将能平息叛亂。】
胡亥聽到這話,怒言卡在喉嚨裡:“……”
【章邯、董翳投降,蘇角戰死,涉間自盡,王離被俘。】
胡亥:“……”
那又如何,縱使蒙恬、蒙毅兄弟尚在,也不會為他所用,反倒使得自己皇位不穩,連這三年的快活都不會有。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該殺。
【公元前208年,胡亥又聽信趙高讒言,深居宮中不見群臣,整日吃喝玩樂,隻與趙高商議國家大事。】
【我們知道,領導最忌偏聽偏信,應該集思廣益。胡亥隻與趙高一人商議國家大事過于兒戲,哪裡能知道什麼大事呢,不過就是趙高想讓他知道的罷了。】
天幕上逐個出現了相應的史料文字。
胡亥:“……”趙高一心一意為他着想,怎麼會是讒言呢?他即位時年紀尚輕,沒有始皇有威懾力,朝臣根本不把他當回事。
他得擺譜,哪是那些人想見就能見的?
【胡亥貪圖享樂,不顧民間疾苦,放任趙高鏟除異己,指鹿為馬之後,朝堂再無忠君之臣。】
接下來是一段視頻:
[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将軍馮劫勸誡胡亥暫緩修建阿房宮,減免賦稅徭役,引得胡亥大怒。
馮去疾、馮劫自殺,李斯入獄。
胡亥放言:“不能為所欲為、縱情享樂,這皇帝當得又有什麼意思。”
獄中,李斯被趙高屈打成招,腰斬于市,夷三族。]
胡亥看的頭皮發麻,兀自嘴硬:“李斯是冤枉的又如何,他可是天子!忤逆他的都得死!”
然而此時,他大權旁落。
秦始皇位面
一部分大臣瑟瑟發抖,天幕上顯現趙高指鹿為馬時,他們迎合趙高說是馬,擔心始皇怪罪,下令将他們誅殺。
【胡亥即位後一系列錯誤的決斷,把自己變成了趙高的傀儡,最後被趙高所殺。】
“弑君逆賊!”嬴政聽到這裡,當即下令明日便将趙高處以車裂之刑。
趙高這會還沒被拖進監獄,半路聽到侍從宣讀旨意,哭叫着聲嘶力竭大喊:“臣冤枉,冤枉啊!陛下,我要見陛下——我不想死,我不——”